5月25日,黃河物探查險組隨黃河防總第三機動搶險隊移師綿竹,與正在這里參加搶險的解放軍二炮部隊為鄰,扎營在公路邊,開展新的河道清障工作。
5月26日,物探查險組與水文、地質專家共同進行了資料收集和現場踏勘。據收集到的資料顯示,石亭江位于綿竹市境內西南,發源于德陽市境內龍門山脈九頂山南麓,屬綿竹、什邡界河,河道總長131.7km,集水面積971km2,其中山區集雨面積625km2。該江流經綿竹市廣濟、玉泉、新市、觀魚四鎮。右岸經什邡紅白旗、八角市鎮,左岸為市金花鎮至高景關出山。石亭江在綿竹平原河段25.8km(不包括皮家灣),均系60年代末,70年代中期所筑的“躍進”堤防,基礎淺,堤身背坡都是干打壘,經不起洪水長期沖擊,隨著時間推移,迎水面四合土修建的堤防老化,御洪能力降低,每年汛期堤防都會出現不同程度損毀,給沿河人民造成災難,1997年以來,共完成了石亭江堤防改造、維修加固工程15.3Km。這次大地震造成了多處堤防坍塌,很難抵御隨時而來的洪水沖擊。
5月27日開始,我們在石亭江左岸廣濟段震毀最嚴重的雙電桿堤防展開工作,探測評估震毀堤防工程。由于堤防工程表面是混凝土面板,無法采用高密度電法進行供電探測,只能選用不接地的瞬變電磁法進行探測。由于通往大堤的道路被地震震壞,我們發揚黃河物探吃苦耐勞、開拓奉獻的精神,帶著儀器步行到大堤上開展查險工作。大堤上沒有一棵樹,也沒有一絲風,我們冒著高溫和濕熱作業,迎著蚊蟲的叮咬,沒有一聲怨言,認真而嚴謹地努力開展查險工作,為四川人民重建家園努力工作。
目前,我們正在整理資料和編寫技術報告,保證圓滿完成上級交給的搶險救災任務。(黃河第三機動搶險隊物探查險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