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任務后,院領導非常重視,立即組織人員和設備進點,共投入鉆探設備4套。鉆探工作計劃鉆孔13個,鉆探進尺約1000米。但在施工過程中,由于設計方案的變更,鉆探進尺增加約800米,最后一次于9月17日增加鉆孔2個,增加鉆探進尺330米,鉆探進尺的增加給項目組織和進度控制帶來了不少困難。
現場自然條件非常惡劣,施工中遭遇了重重困難。第一,行路難。左右壩肩鉆孔均分布在山上,山上林木茂盛,懸崖峭壁密布,根本沒有進山道路,需繞行幾公里才能繞過懸崖峭壁。為了早日開工,施工人員靠人工修筑便道,肩挑人扛,把笨重的勘探設備搬至孔位。第二,過河難。由于河水湍急,高差大,周圍又沒有橋可通行,大型的勘探設備根本無法運過河,項目部人員因地制宜,左岸架設兩條過河攬,順利地將設備運送到河對岸,既節約了搬運時間,又解決了過河難的問題。第三,施工用水難。由于孔位與水源高差大,必須進行二級甚至三級供水,每次施鉆前,員工必須跋山涉水,靠人工運至山腰,架設一道道長短不一的水路,以滿足鉆探需求。第四,孔位分散。最遠鉆孔距駐地15公里,還有兩個鉆孔是在平硐內,必須先擴挖平硐后方能施鉆,因此修路、平鉆場、擴挖平硐等相關工作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第五,地層復雜。巖石軟硬不均,給鉆進帶來極大困難。巖石硬,鉆進速度慢;軟地層,巖石脆,易破碎,極易造成卡鉆,甚至出現孔故,因此對施工工藝要求很高,對鉆進效率有一定的影響。鉆孔施工人員在鉆進過程中靈活應變,選擇適宜鉆孔地層的鉆頭,較好完成鉆探任務;
但面對諸多困難,現場施工人員發揚艱苦奮斗、勇于向前的頑強作風,想盡辦法,克服困難,確保了此次鉆探的工作順利進行。
該項目的兩個平硐施工已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