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治黃著作出版資金”資助評選剛剛結束,我公司地質工程院李金都博士的一項研究成果《黃河下游近代河床變遷地質研究》獲得黃委2008年“治黃著作出版資金”資助。
治黃著作出版資金面向全河,重點資助離退休老專家、老同志為總結治黃經驗而撰寫的個人專著或合作著作,同時重點資助中青年治黃工作者的優秀研究成果以及國內外對黃河治理開發有重大參考價值的學術專著的出版。治黃著作出版資金資助對象有著一套嚴格的程序評選,評審工作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進行,嚴格控制質量,確保資助出版著作的水平。
李金都在河海大學從事博士后科研期間借助所獲得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HBGE科研基金”、“河海大學博士后科研基金”的資助,進行了黃河下游地質研究,出站后繼續進行了該方向的研究工作。李金都在黃河下游河床演變研究中,以地質學科的視野和觀點、運用土力學的研究方法并借助環境學科、土壤學科、考古學科的研究方法對黃河下游泥沙進行研究,從黃河下游古地面研究入手,提出了黃河下游近代河床泥沙沉積起始界面;以河床變遷為主線,對黃河下游河床變遷及其相關問題進行探索,把泥沙研究的時間刻度前伸到黃河歷史1855年前后,對黃河下游泥沙進行了分形分維研究,同時建立了1855年以來泥沙干容重和時間的關系式,豐富了黃河下游泥沙研究的手段;成果以黃河下游東平湖為研究對象,探索了通過湖泊沉積物的研究、恢復黃河河床變遷的歷史過程;以1855年黃河銅瓦廂改道決口為例,從動力地質作用方面分析了黃河下游河床變遷的內在控制因素,并就黃河堤防中的歷史決口口門的勘察方法和口門的滲流控制措施等復雜問題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原創性的成果,對實踐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通過課題研究,在理論上提出了“黃河地質斷代工程”的概念,強調通過對黃河生命發展演化過程中自然發生的重大事件在河流沉積物方面記錄的某些重要信息的研究,獲得河道發展、演化、河流行水規律(包括黃河下游環境演變)等方面的重要結論、重大啟示,以更好地進行工程實踐。同時,提出了在黃河下游修建用于放淤的人工湖泊、水庫、進行淤細(淤積泥沙細顆粒)排清(排放清水)、同其它手段相結合、共同構建成黃河治沙體系的建議。課題研究發表的論文被EI收錄3篇。該研究成果的出版對于黃河下游研究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