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順群,1991年7月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水利水電工程建筑專業本科畢業后,首先分配原設計院辦公室南水北調項目,后來從項目上調到生產單位工作,現為工程設計院壩工設計部主任。他始終堅信勞動創造幸福,創造性的勞動,才能更加幸福。因此,不論是在項目上,還是到生產單位,他都刻苦鉆研,兢兢業業,銳意開拓,扎實工作,既練就過硬的技術,也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他帶領大家精心設計大壩,努力建設一流的水利工程,依靠創造性的勞動,贏得業主的滿意,也贏得了市場信譽。
楊順群所負責的工程設計院壩工設計部40余人,在黃河設計公司是一個很大的基層生產單位,承擔著公司所有水庫工程的攔河大壩設計。幾年來,他帶領壩工部先后開展了混凝土拱壩、漿砌石拱壩、碾壓混凝土壩、瀝青面板堆石壩、土工膜防滲土石壩等各種壩型的設計。
寶泉抽水蓄能電站下水庫大壩壩型為整體式漿砌石重力壩,最大壩高
石門坎電站是我公司開拓西南市場的項目。經過認真論證,該壩壩型采用為拋物線雙曲拱壩,厚高比0.222。大壩高
在“5.12”汶川大地震后的
領到任務后,他提出先實地查勘,摸清水庫的震損情況,重點是有潰壩險情水庫,然后再進行內業突擊設計。他們冒著余震、泥石流、滑坡等多種危險,認真進行資料收集。過度的疲勞使原本血壓就高的他臉部浮腫、頭痛難忍,但他心中只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早除險早主動,決不能讓飽受地震災害、已滿目瘡痍的這片土地再遭受次生災害的侵擾,決不能讓已經無家可歸的下游人民再受到生命財產的威脅!”他就這樣咬著牙硬挺。
在室內設計分析工作中,沒有設計圖紙,便利用現場量測的數據繪制;沒有庫區地形資料,就直接上網搜索。楊順群一方面集思廣益,開拓思路,一方面主動與設計指導組專家和其他單位溝通聯絡。小組中缺少水文專業人員,平時就注重一專多能的他親自上陣,用當地的《水文設計手冊》進行水文數據的估算。制定報告編制要求,確定關鍵的技術方案,攻難啃的骨頭……在他的帶領下,率先完成了兩座高危水庫的應急除險方案編制。當設計大師林昭、水規總院原副總工司志明等專家組現場技術指導時,稱贊黃委工作組所做應急除險方案的編制內容齊全、結構合理、見解獨到,可以作為范本加以推廣。當他們認為所有的成果可以提交的時候,他才發現自己已經48小時沒合眼了。但他顧不上吃飯,晚7點就驅車將報告交送水利部指導組,返回駐地時已是深夜11點。當焦急等待中的隊友們聽到國家防總工作組表揚報告內容翔實、應急措施得當時,所有的人都圍著他、抱在一起,任憑激動的淚水奪眶而出。臨行前,梓潼縣委、縣政府及災區人民給設計組送來了三面錦旗,“千里迢迢奔赴梓潼抗震救災一線,用知識與智慧踐行為國為民忠誠”、“一切為了震損水利工程,梓漳災民永遠銘記在心”、“一切為了工程安全,一切為了災區民眾”,很多災區群眾也拿著雞蛋、新摘下來的水果往他們車上塞。由于在抗震救災中表現突出,楊順群分別被評為黃委會抗震救災以及水利部抗震救災先進個人。他們同時也為公司贏得了榮譽。公司入川的三個震損水庫應急除險方案編制工作組收到黃委表彰,公司也被水利部評為全國水利抗震救災先進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