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黃河水利委員會國際合作與科技局組織對黃河設計公司多個單位共同參與完成的科技成果――“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綜合數據管理與服務平臺”項目,進行了科學技術成果評審。
評審委員會由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教授潘正運、黃委會副總工劉曉燕分別擔任主任和副主任,成員由來自河海大學、鄭州大學、河南省水利廳、黃委國科局、河南黃河河務局等單位專家組成,黃河設計公司總工程師景來紅、副總工王學潮及總工辦、測繪院、地質院、規劃院、環境院和信息中心等單位的有關人員參加了會議。
評審委員會在認真聽取項目成果匯報的基礎上,通過詳細測試平臺、觀看成果演示和相關質詢和討論,認為“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綜合數據管理與服務平臺”項目成果,針對我國重大戰略性跨流域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規模巨大、涉及專業面廣、類型多信息量大、經濟社會和環境問題復雜等特點,綜合利用地理空間信息、數據庫、元數據和中間件等技術,構建了包含基礎地理、工程地質、生態環境、建設征地移民、水土保持、水文氣象、社會經濟、工程布置、影像、文檔、元數據的綜合數據庫,研究開發建立了基礎應用平臺和地質、移民、水土保持、環評、規劃等五大專業應用服務系統,為工程規劃設計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作方式。
成果在大型水利水電工程數據組織、數據共享利用、專業集成應用、數據一體化采集與生產方面具有創新性和先進性。該成果首次建立了大型水利水電工程綜合基礎數據庫系統,涵蓋測繪、地質、水文氣象、社會經濟、移民、環評、水土保持、設計等專業,集多類型數據于一體,解決了綜合基礎數據采集處理、數據管理、綜合利用共享、專業計算分析等技術難題,實現了工程各類數據集中式存儲、分布式管理、網絡化共享,促進了工程數據各專業內的深度利用和跨專業的快捷集成,提升了工程規劃設計、分析研究的能力和效率,為南水北調西線工程項目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該成果可為擬建、在建大型水利工程數據庫建設和專業應用開發提供很好的借鑒,具有良好的推廣應用前景。
評審委員會一致認為:該成果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建議要在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后續規劃設計中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