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西南地區發生的特大旱災,牽動著黃河設計公司每一個職工的心。在西南地區遭遇歷史特大干旱、廣大群眾吃水困難的關鍵時刻,黃河設計公司堅決貫徹落實水利部、黃委黨組的決策部署,迅速派出了60余名專家、技術人員奔赴貴州省黔西南州和畢節地區,全力支援當地抗旱救災工作。在歷經40余天找水、打井的艱辛工作后,他們成功打出3口水井,創造了在海拔2000多米的巖溶地區打出水井的當地歷史奇跡,解決了旱區5萬多居民的飲水安全,譜寫了一曲戰天斗地、抗旱救災的壯麗篇章。
反應迅速,效率超常
喜訊頻頻傳來。
畢節地區赫章縣野馬川鎮鉆井和黔西南州望謨縣麻山鄉鉆井水量不大,不具有開采價值,公司隨即啟動了水源替代方案。
至此,公司支援西南抗旱救災工作圓滿完成。
通力協作,攻克難關
由于任務要求緊,涉及區域廣,工作點多而分散,抗旱工作面臨許多困難。西南旱區喀斯特巖溶十分發育,地質條件復雜,當地的水文地質資料、區域地質資料缺乏,甚至有的鄉鎮連地形圖都沒有,很難在短短幾天內熟悉當地地形地貌和區域構造特征,要想準確地判斷巖層含水的分布規律非常困難。專家組的水源探測設備數量少,種類單一,缺乏多方法驗證,降低了確定井位的準確率,而且打井隊的打井設備不專業,設備不配套,缺乏相應的打井經驗,嚴重影響鉆進效率。
為盡快確定合適的鉆井位置,盡可能多地收集資料,盡可能大范圍地進行地質調查和水源探測,專家組不辭辛苦,不畏艱險,每天都是幾百公里的車程,數十公里的山路跋涉,短期內走訪了黔西南州、畢節市2個地區的7個縣、17個鄉鎮。專家組白天現場查勘,晚上整理分析資料,往往開會商談到深夜,專業之間相互配合,綜合分析判斷,在有限的時間內,利用有限的資料,在5個抗旱點確定出了井位。
既要保證鉆井的進度,又要保證鉆孔質量。鉆井技術人員24小時輪班施工,地質、物探、鉆探專家從不同專業角度提出保證鉆孔質量的各種措施,專門編寫了抗旱救災鉆井與抽水試驗基本要求。由于地質條件復雜,水井鉆進常常遭遇到破碎帶、地下溶洞及涌沙等孔故事件,處理起來異常困難,現場專家和施工人員反復分析研究,及時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領導重視、上下齊心
公司領導高度重視,把支援西南旱區抗旱救災工作作為公司當前壓倒一切的重要任務。
李文學董事長、張金良總經理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公司支援旱區抗旱救災工作,他們隨時保持與前線熱線聯系,及時掌握抗旱前線生產生活情況,指導解決抗旱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當了解到現場探測設備單一、鉆井設備不專業而影響探測精度和鉆進效率時,及時向黃委請示,當即決定公司墊資700多萬元購置了新的探測和鉆井設備,以支援抗旱前線。逯龍坤副書記對公司抗旱工作事必躬耕,并親臨前線指導慰問。楊丙炎主席自始至終在一線領導抗旱工作,他親自帶隊走鄉訪寨,查勘水源,主持召開專題會研究解決井位確定和水井施工等各種問題。
前方人員不怕苦、不怕累、艱苦奮戰的精神得到公司領導的高度評價。期間公司發出慰問電,鼓勵戰斗在西南抗旱救災一線的全體職工繼續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優良傳統,迎難而上、團結協作,竭盡全力完成各項任務,堅決打贏支援西南旱區抗旱救災這場硬仗!
地質院、物探院、勘探院、工程院及公司車隊等公司有關單位前后共派出60余名技術人員到抗旱一線工作,公司有關部門及有關單位的領導職工直接參與后方技術服務和后勤保障的人員近70人。為了保障抗旱工作需要,有關單位放棄了市場承攬的任務,不計代價地將設備和技術人員調撥到抗旱一線。后方人員犧牲節假日休息時間,及時調遣物資設備及審定工作方案,與前線同志一起并肩作戰。
公司自下而上建立了支援抗旱工作日報制度,各單位都明確了責任人和聯系人,啟動了抗旱后方保障體制,第一時間掌握前線的工作動態,及時上報公司及上級領導,保證了抗旱工作信息的下情上傳和上級決策的上情下達,充分促進抗旱工作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
成績卓然,效益顯著
在黃委的正確領導和公司的周密部署下,抗旱前方共完成查勘井點19個、確定井位12個,查勘水源點33個、確定水源點7個,供水線路查勘6條,完成地球物理勘探點654個,引水設計方案報告2份等技術成果。施工技術人員完成水井施工5口,鉆井總進尺
黔西南州興義市魯布革鎮、萬屯鄉和畢節地區威寧縣羊街鎮3個水井成功出水,每眼井可提供水量
當地群眾為表達感激之情,自發組織燃放200萬響的鞭炮歡送抗旱工作人員,當地政府也贈送錦旗并致信感謝。在海拔2000多米的巖溶地區打出水井創造了當地歷史奇跡,也解決了當地居民的飲水安全問題,對保障當地社會穩定、和諧、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履行責任,弘揚精神
在這次抗旱救災工作中,涌現了一批“不講困難、不講條件”的優秀職工,被旱區老百姓譽為“王神仙”的王旭明同志就是其中一個。王旭明同志是物探院副總工程師,當時他正在四川工地,剛得知老父親被查出身患癌癥,正準備回家帶父親到醫院復查治療時,接到公司支援西南地區抗旱救災的命令,他二話沒說,毅然打起背包第一個奔赴抗旱救災前線。由于他的技術精湛,預測準確,被當地老百姓親切地稱為“王神仙”。
在抗旱前線,一批優秀技術工作人員經得起困難的考驗,表現出眾,10多名職工在第一時間向黃委支援西南旱區抗旱救災臨時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經臨時黨支部研究,報黃委直屬黨委批準后,多名同志在西南旱區抗旱救災一線火線入黨。
在這場與旱魔的戰斗中,黃河設計公司秉承“團結奉獻、求實開拓、迎接挑戰、爭創一流”的公司精神,始終不忘社會責任,與災區人民血脈相連、患難與共,攜手抗旱救災,打贏了這場支援西南旱區抗旱救災的硬仗,履行了一個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黃河設計人更是以責任擔當、無私奉獻的大愛情懷贏得了當地政府和人民群眾的高度贊譽,塑造了公司良好的企業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