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区乱码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二区女人观看chinese中国真实乱-二区欧美三-二区欧美无遮挡中文字幕人成人-二区啪视频-二区日本成人动漫电影

有難就“尚” 沖“鋒”在前
發布日期:2010-05-28
編輯:郭衛新
來源:郭衛新
【字體大小:
打印
 

 有難就上(尚),沖鋒在前,這是公司領導對地質工程院副總工程師尚鋒名字的闡釋,這句話也正是尚鋒同志從事野外地質工作將近30年來的真實寫照。四川“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全國重點小型病險水庫初步設計抽查、山西中陽山體崩塌應急救援、西南抗旱救災……這些急、難、險、重的工作及突發事件的現場都有尚鋒同志忙碌奔波的身影。

工作上的“流浪漢子”

說起尚鋒,在地質院也算得上老資格的人物了,自1983年參加工作以來,長期堅守在野外生產第一線,迄今已超過28個年頭了,可以說黃河設計公司的工程項目他基本上或多或少都參與過,越是艱苦的地方越能見到他的身影,因此,公司內沒有幾個不認識他的。另外,他的“兩多一少”也很能說明這一點,據不完全統計,他是地質工程院因公出差次數最多的人員之一;到過的地方(包括國內、國外)最多的人員之一;節假日在家過的最少的人員之一。這不,在申請QQ號時,他不加思索地就給自己起了個“流浪漢子”昵稱,這個稱號也正代表了他的職業狀態,成年累月漂泊在大山深處的工地上,一年四季與山川土石打交道,“回家是出差,以工地為家。”地質人對這種流浪生活早已習以為常啦。

2004年至2008年間,他在四川西南邊陲的深山中連續奮戰了五個年頭,先后負責了木里河流域三座水電站不同階段的勘察設計工作(卡基娃水電站預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階段、沙灣水電站施工階段和固增水電站初步設計階段)。五年來,他和他的團隊每年在四川的時間都在8個月以上,這期間他克服了太多難以想象的困難:兩次搬家不在鄭州,只有柔弱的妻子一個人忙里忙外;父母年邁體衰,好幾次住院也不能床前盡孝;孩子升初中、考高中,可以說他根本沒去管過。

期間20056月,由于國電公司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物探中心在卡基娃壩址區做地震剖面探測時,操作不慎引起木里唐央森林大火(是當年全國著名的三大森林火災之一)。災情就是命令,為盡早把火災消滅在萌芽狀態,當時身為項目經理的尚鋒身先士卒,沖鋒在前,三天兩夜沒合眼,自始至終參與和組織了對火災的撲救和調查工作,并受到了合作單位的高度贊揚。

就在05年底,由于工作壓力大、生活不規律,最終積勞成疾,突發急性胰腺炎,疼得大汗直流,當時把在場的同事們嚇得不知所措。幸虧發病時在成都,若是在木里河工地,后果真是不堪設想。醫療條件有限不說,150公里的山路要顛簸78個小時,能不能熬得過去還真的難說,以至于現在他每每回想起那次發病,都還心有余悸。

抗震救災的先進個人

2008年,他在成都親歷了“5.12”汶川大地震的驚魂時刻,親眼目睹了大地震給四川人民造成的巨大災難,那種刻骨銘心的震憾經歷,使他更加堅強。從四川回來還不到兩天,當地質工程院戴其祥副院長告訴他要去四川抗震救災的時候,他淡定地說:“我想到了,我們不但和災區人民感同身受,而且還是親身感受,我們聽得懂那里的方言,也比較熟悉那里的地質情況,我們不去又能讓誰去呢?抗震救災,我們責無旁貸!”。他是517從成都回到鄭州的,21日又重返災區投身到了緊張的抗震救災之中。

要知道,單位領導和同事們給他們的壓驚酒還沒有喝完、他還沒來得及和自己的父母見上一面、以至于沒有和自己的家人好好吃頓飯,顧不上孩子的中考,顧不上已經非常疲倦的身軀,毅然又奔向抗震救災第一線。

出發前的晚上,當妻子知道他又要回四川參加抗震救災時,那種擔心和緊張的心情可想而知。當大地震發生后,電話打不通,失去聯系的情景還歷歷在目,揪心、焦慮的感覺才剛剛解除,牽掛的心還驚魂未定,在別人躲避還來不及的時候,而自己的親人又要重返災區。免不了要交待一番,她一再強調:每天要打一個報平安的電話或發一條短信,要不,會讓人一天到晚擔心,覺都睡不好。年逾古稀的岳母第二天一大早煮上了一碗餃子端到面前:吃吧,人常說,出征餃子,回家面。國家有難也正是用你們的時候,家里有我,你就放心去吧!

和還在病床上躺著的母親告別后,帶著黃河及全國水利人的重托,他又加入了支援四川震損水庫應急除險加固工作隊,緊急開赴四川綿陽地震災區。

作為四川震損水庫應急除險加固第二設計組副組長,承擔了綿陽市江油的三座和梓潼的十一座共計十四座水庫險情排查和應急除險方案工程地質部分的編制任務。他們冒著多次余震的危險,白天進行各震損水庫的現場調查、現場量測等第一手的資料的收集,晚上還要完成各個水庫的洪水總量、洪峰流量、水庫泄洪能力等的計算,還有庫容曲線、大壩的平面和剖面圖等圖件的制作,最后針對各水庫的實際情況,編制切實可行的應急除險方案。他們就是本著為災區人民奉獻力所能及的信念,不辭勞苦地工作著,硬是用短短的十天時間完成了全部除險方案編制任務,平均一天要完成1.4座水庫。

他們編制的除險方案方案得到了水利部專家指導組的高度評價,專家指導組成員林昭大師說:方案的編制內容齊全、結構合理,在適當修改完善后,可以作為范本,加以推廣。原水規總院總工司志明也說:你們的報告做的比較好,可以整出一個標準版本,讓兄弟單位進行參考。聽到專家組的好評,大家疲倦的臉上都露出了會心笑容。值得一提的是,尚鋒同志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還及時向公司總部發回了八篇一系列通訊報導,使單位領導、職工對抗震救災現場工作情況和進度有一個清晰的了解。由于尚鋒同志在抗震救災中的優異工作,被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授予抗震救災先進個人的光榮稱號,得到了上級表彰。

抗旱救災的專家

今年春季,西南地區遭遇百年一遇的旱災,對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農業生產造成極大威脅,給人民生活特別是城鄉居民飲水安全帶來很大困難。黃河水利委員會積極響應國家抗旱救災的號召,全面貫徹落實國家防總、水利部的部署。2010329日召開緊急動員會,當天下午,十人專家組就先期奔赴災區,尚鋒同志又作為水文地質專家參加了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對口支援貴州的抗旱救災工作。

在當天晚上與地方干部座談時,據省水利廳的同志介紹,國土資源部的專業隊伍先期在貴州打井100多眼,成功率不到10%。做為水文地質專家,尚鋒非常清楚巖溶地區地質條件非常復雜多變,找水打井的風險性極大,是地質工作者最不愿面對的事情,而且手頭連當地的水文地質、區域地質資料都沒有,這更給他們找水打井的任務增加了不少難度。但是,他們深知:此行肩負著水利部、國家防總、黃委會和設計公司的期望和重托,承載著災區人民對甘泉的殷切期盼,盡管心情有些沉重,但大家深感責任重大,國難當前,必須勇于擔當。

第二天一早他們接到通知:專家組被分為兩個組,分赴受災最嚴重的黔西南州和畢節地區。以水文地質專家尚鋒、地球物理勘探專家王旭明為組長的專家組到黔西南州,以兩個水文地質專家牛書安、劉建周為組長的專家組到畢節地區。大家來不及溝通、商量,資料也沒有拿到,工作方法、技術思路還沒有理清,就這樣匆匆分手了。臨別前專家們約定,每天保持電話聯系,有問題及時商議。

本次抗旱救災任務時間緊,工作點多,又缺乏當地水文地質資料,只能在簡單的水文地質調查基礎上,完全憑借個人工作經驗來確定井位。要知道,一個正確的工作方法與技術思路是決定工作成敗的關鍵,尚鋒同志經與專家組在電話中的討論,形成了以下工作思路:

1)盡可能多地收集當地的水文地質、區域地質資料,熟悉水文地質條件;

2)通過對地形地貌、地層巖性的判斷,找出最有可能的巖溶通道的發育方向,再結合地質構造的特點,初步判斷可能的含水區域;

3)進而用攜帶的EH4大地音頻電磁儀等物探儀器進行探測,經過解譯和計算分析,進一步判斷可能的富水區域;

4)在水文地質專家綜合分析、判斷的基礎上確定井位。

事實證明,以合理的工作程序為基礎,以科學的技術思路為依據下確定的井位,打出地下水的把握會更大一點。

331,黔西南工作組要到興義市受災最嚴重的魯布格鎮去找水。說起魯布格,水電行業的人可能都知道,不錯,正是我國第一個引進外資、實行國際招標的魯布革水電站所在地。雖然村鎮就在水庫的邊上,但由于缺乏配套的揚水工程,看著山下一庫清水,就是用不上,干急沒有辦法。

經過80多公里山路顛簸,到達魯布格鎮已是正午,簡單的午餐過后,立即投入了尋找井位的工作。他們與當地技術人員一起,在鎮南側的羅家灣,通過對地形地貌、地層巖性的判斷,發現了一條斷層溝。溝是近東西向走向,東高西低,斷層上盤可能有水,隨即便布置了兩條物探剖面進行現場測試。之后,感覺把握不是很大,他們一路查勘來到了鎮西南側的發玉村,在此發現了一片碟形洼地。洼地四周發育三條大規模沖溝,雨季時溝中的地表水應該都向洼地匯流,依據專業知識,地下水徑流也是如此,因此,這片洼地應該地下水相對富集區,于是,馬上又進行了物探測試。

探測工作結束已是晚上的7點半了,趕回駐地已接近午夜,他們廢寢忘食,終于在凌晨240分拿出了正式結果。經分析、計算結果表明,發玉村的富水性較好,最終井位選在了離鎮政府所在地一千米的發玉村。

第二天的早上8點,來不及充分的休息,尚鋒拖著疲憊的身軀,又向黔西南州的最西南端、號稱貴州“西藏”的望謨縣麻山鄉出發了……

201041興義市萬屯鎮的井位也得到了最終確定。

為了趕在鉆機到來前定好井位,尚鋒和另外幾位專家就這樣夜以繼日地工作著,白天,奔赴水源地,進行布線物探,晚上回來后連夜分析測得的數據。在最初的4天里,專家們共到了3個縣,走過了1580千米的盤山路,查勘了7個水源點,確定了3處井位。

井位定好了,鉆機組到貴陽了,尚鋒也累倒了。

可此刻的尚鋒仍不放心鉆機的到位情況,在貴陽僅休息了一天,就又隨機組趕到了現場。先去了魯布格,鉆機就位開鉆后,下午又馬不停蹄奔赴萬屯,發現鉆機沒有安置在預定井位,尚鋒當即讓機組把鉆機向北移了100米左右。看著鉆機就位后,他這才放心的離去。

423,黃委抗旱救災打井隊設在魯布格鎮的鉆井初見地下水,終孔深度96米,水量穩定在每小時15立方米以上,宣布第一口井打成(編號:黃河一號水井)。初戰告捷,在完成洗井和水質檢測后,該井將滿足魯布格鎮4000名群眾、3000頭大型牲畜的飲用水需求,同時還能保障該地區一定范圍內的農業灌溉用水。成井的當天,此次貴州抗旱救災黃河設計公司領隊、工會主席楊丙炎給尚鋒發來短信:“尚鋒,恭喜你了,魯布格井終孔了,水量很穩定,水量不低于每小時15 立方米,目前正在洗井”。同時,魯布格鎮的女鎮長袁藝也打來電話向尚鋒報喜說:“尚總呀,你給我們定的水井已經出水了,這下可解決了我們的大問題了,以后再也不用發愁喝不上水了,太感謝你們了!下次你再來貴州我們一定要好好招待你” 。

426,黃委對口支援貴州黔西南州興義市萬屯鎮的鉆井在鉆至79左右時出現地下水。該井出水量較大,開采的可能性極大,鉆進至84.6米時,出水量達每小時20 立方米以上,第二口水井宣告成功完成(編號:黃河二號水井)。捷報再傳,當天貴州省水利廳的張平俊處長異常興奮地給尚鋒打電話說:“尚鋒你好,報告你一個好消息,萬屯的水井也出水了,而且水量很大,不但能保證當地居民的生活用水,還可以澆灌萬畝煙田、農田,你們的功勞真是太大了!我們水利廳已經決定上報水利部為黃委請功,為尚總請功。你再來貴陽我一定親自開車去接你,住最好的酒店,喝最好的茅臺酒” 。感謝、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尚鋒他們在黔西南州所定的兩口水井出水以后,帶隊的黃委辦公室副主任陳維達從此再也不叫尚鋒的大名了,而是改成“尚風水仙”了。地質勘探院的繆緒樟總工一直都在問:“老尚呀,你是不是有一個金手指,怎么一指一個準呀?”。在黃委為抗旱救災歸來的專家們歡迎宴會上,一直在現場堅持到最后的公司領隊楊丙炎主席說:“尚鋒這次貴州抗旱救災可立下大功了,今天一定要讓他喝好,我帶頭多敬他幾杯”。

此次貴州抗旱救災,尚鋒和戰友們沒有辜負水利部、國家防總和黃委、黃河設計公司的重托,不僅取得了優異的成果,還為部委爭得了榮譽。

“路漫漫兮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尚鋒仍然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地工作著。不知前面還會有多少艱巨的工作和任務會出現,他內心都在時刻準備著,只要一聲令下,依舊 “有難就上,沖鋒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