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委員會由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河南省水利廳、西安理工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鄭州大學等單位的專家組成。鑒定委員會主任和副主任分別由北京師范大學劉昌明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王浩院士和河南省水利廳劉漢東教授擔任。河南省科技廳、黃委國科局、黃河設計公司等單位領導以及項目組研究人員參加了鑒定會。
鑒定委員會委員在聽取了項目組的匯報,審閱了有關技術資料之后,經過質疑和討論,一致認為該項研究對黃河治理開發與保護意義重大,研究思路清晰,技術路線合理,方法先進,資料翔實,成果可信,成果在以下多個方面取得了創新和突破:
(1)首次提出徑流系列一致性處理的成因分析方法,重新評價了黃河流域水資源量,并采用多種方法分析了河川徑流未來變化趨勢。解決了下墊面條件變化劇烈地區水資源評價中的復雜技術難題,評價方法和手段具有較強的推廣價值。
(2)首次進行了全流域面源污染調查分析。提出了黃河流域面污染源主要污染物的產生量和入河量,并進行了黃河流域水量與水質統一評價,提出了黃河納污能力和可利用納污能力以及污染物入河控制量,為水資源保護、配置和供水安全奠定了重要基礎。
(3)將節水和需水相統一,分析比較了多種節水模式下的需水量預測成果,經多次供需平衡分析和綜合比較,推薦提出了強化節水模式下不同水平年需水量,為水資源配置和工程布局提供了前提條件。根據黃河水沙條件變化情況,采用多種方法綜合分析提出了黃河汛期輸沙水量和非汛期生態環境需水量,為維持黃河健康生命提供了技術支撐。
(4)采用模擬算法(QSIM)、分解推理(SRSIM)方法、最小費用最大流網絡方法、基于實碼加速遺傳算法的投影尋蹤分類(RAGA-PPC)等方法,構建了黃河流域水資源調配決策支持系統,提出了新的黃河水量配置方案,為新時期黃河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和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據。
項目主要研究成果已被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吸納采用,在黃河流域綜合規劃修編、南水北調西線工程項目建議書、黃河取水總量控制指標體系研究等項目和黃河流域水資源管理,以及各省區的水資源規劃、調度、管理、工程論證中得到廣泛應用。
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該項目在同類研究上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