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河上測繪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華夏五千年文明的源泉。懷著對黃河母親的頂禮膜拜之心,在大學畢業時,我毅然選擇了黃河測繪事業,立志在黃河上丈量出自己的人生經緯。
黃河上艱苦的工作環境,是我成長的精神推力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詩仙李白用優美的詩句形象地繪出了黃河的美麗輪廓。為了保持這副美麗的輪廓青春永駐,促進黃河的長治久安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我們治黃人長期不懈艱辛的努力,更需要我們黃河測繪人去做大量艱苦卓絕的基礎性測繪工作。我從2007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生產一線從事野外測繪工作,在這幾年的外業生活中,使我深深地體味到黃河測繪工作的艱辛,深深體驗到先輩治黃測繪的不易,使我從一名意氣風發的學生真正地成長為腳踏實地的社會人。
面對艱苦的環境,我曾經抱怨過,抱怨自己上了那么多年的學,還要選擇來過這種苦行僧似的苦日子。在盛夏的烈日下,我們扛著儀器,任衣服被汗水浸透,腳底血泡磨破,一步步向前丈量;在隆冬的寒風中,我們在山圪嶗里找個背風的地,拿出做飯的炊具,來安慰饑腸轆轤的肚子;在無人的庫區中,我爬山涉水,等到終于找到要查勘的控制點時身上穿的保暖衣都汗透了,人也渴的在混濁的河溝里灌個大飽;在漫漫的長夜里,在無數的日子里,不能與家人團聚,我只能遙寄相思與明月,祝愿妻兒幸福,父母健康。
在黃河上測繪,每天都有新的困難需要我們去解決。惡劣的環境,磨練出了我堅強的意志。學會“苦中做樂,樂中有獲”,這也是我們黃河測繪人的特質。在空寂大山里面亮幾嗓子,用我們獨特的“信天游”,趕走工作中的寂寞。冬日的午后睡在測區路邊的秸桿上曬個太陽,小瞇一會,享受這天賜的溫暖。
迎來日出,送走晚霞,走過春秋與冬夏。在堅守中,在磨煉中,我堅強的成長。日子雖然很苦,但回憶起來很美。我堅信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選擇黃河測量,我此生無怨無悔。
黃河上獨特的風土人情,是我成長的精神食糧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詩佛王維用精美的詩句給我們描繪了一副精美的黃河落日圖。在黃河上測繪,感悟黃河獨特的風土人情,體味華夏文明的發源,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靈,鼓舞著我奮力向上。
壺口瀑布的壯觀,河海交流的奇觀,九曲黃河處處令人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標準化堤防的美觀,調水調沙的宏觀,九曲黃河也讓人感嘆人類智慧的強大。在大堤上測量,看著堤上迎風搖擺的楊柳婀娜身姿,河道邊堆砌的整齊的備防石,望著滾滾東流的黃河水,令人心曠神怡,自豪之情涌上心頭。
在黃河上測繪,大河兩岸的淳樸的民風、厚重的民俗、純真的民心,讓我一直感動著。難忘在古賢庫區,在山嶺中穿梭測量,由于交通不便,人煙稀少,給我們的生活保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但是有我們可親可敬的父老鄉親們,我們沒什么可擔憂的。餓了,老鄉會拿出好吃的做給你吃;渴了,老鄉會給你打水燒茶喝;而當你晚上不能走出山時,山里的老鄉會拿出自己平時都舍不得用的被子讓你來蓋。
今朝在黨和政府“退耕還林”政策的指引下,昔日水土流失嚴重、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在勤勞勇敢的大河人的努力下,已呈現出勃勃生機。陰歷八、九月份,古賢庫區兩岸,一片棗紅。豐收的大棗,給人們帶來了紅火的日子,讓人由衷的感到高興和欣慰。
黃河測繪人的奉獻精神,是我成長的精神支柱
“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這句話是對黃河測繪幾代人無私奉獻精神的高度概括。黃委會測量隊從1933年成立以來,歷經風雨77載,四代黃河測繪人為它的發展和前進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甚至生命的代價,到目前已有11名同志犧牲在治黃測量的一線上,這可能是同類行業中很少有的。
進入新時期,在市場經濟的競爭中,由于我們的歷史負擔重,在與國內同行業的競爭中,我們并不占優,但我們的招牌越叫越響,市場業務不斷拓展擴大。我一直在想究竟是什么支撐著我們黃河測繪不斷前行,是什么讓我們黃河測繪人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經過我的親身體會,我知道了“人是要靠點精神的”。給我們以支撐的就是那種世代相傳的黃河測繪精神。
“為治黃事業奮斗終生,求嚴求實,發展創新,艱苦奮斗,團結協作”的黃河測繪精神,是我們黃河測繪事業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是我們黃河測繪事業前進發展的動力,是我們黃河測繪人員成長壯大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