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汛前黃河根石探測外業工作全面完成
發布日期:2011-05-13
編輯:張曉予、宋玉田
來源:張曉予、宋玉田
【字體大小: 大 中 小 】
打印
根據黃委要求,為準確掌握黃河汛前河道工程根石狀況,以便更好地制定除險加固措施,爭取防洪搶險主動,從2月20日開始至5月5日歷時兩個半月,黃河設計公司物探院專業技術人員克服下游河面風大雨多的不利氣象條件和黃河下游浮橋眾多的影響,全面完成了黃河下游河南、山東兩省9個市局25個縣局的險工、控導工程靠河壩、垛根石外業探測任務。
黃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探測是河道工程管理和防汛預案制訂的重要工作之一。2009年以黃河設計公司物探院為主,委屬多個部門協作完成的“黃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探測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通過了水利部組織的技術鑒定,并于同年獲得了黃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創新成果一等獎,2010年獲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并被列入水利部2010年度水利先進實用技術重點推廣指導目錄和水利部科技推廣計劃。成果技術的先進性和工程實用性得到了委領導和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并由委建管局牽頭制訂了推廣應用方案。
今年以來,黃河設計公司物探院在黃委和公司各級領導的關懷下,積極探索,采用先進的水面探測導航技術,在水利部科技推廣項目(項目編號TG1117)支持下,設計建造了專用水上探測船,大大提高了水上探測效率。
采用非接觸式儀器探測,是通過3200-X淺地層剖面儀、RTK移動測量GPS定位儀、船載聲納探測系統和相關軟件綜合組成。探測過程分為陸上斷面定位測量、斷面標志和水下根石探測,并利用根石探測數據處理軟件和管理系統對根石探測數據分析整理,最終完成探測報告的編制。該根石探測新技術改變了以往落后的人工探測模式,提高了探測效率和數據精確度。
截至目前,物探院正在積極組織技術人員進行后期資料處理工作,力爭在5月底前完成2011年度汛前根石探測的全部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