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熊火炬耀黃河
--寫在黃河設計公司通過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評審之際
強勢入圍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企
前不久,黃河設計公司一舉通過了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評審。截至目前,全國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勘察設計單位10余家,水利行業范圍內只有黃河設計公司1家,水電行業范圍內有2家。
入圍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意味著享受更多的國家政策支持,意味著更多的社會機遇和更強的市場競爭力,而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可以享受國家優惠的稅收政策。
高新技術企業自1991年開始評審以來,參評企業爭先恐后。但是要通過評審并非易事,尤其是在2008年新的評審辦法出臺之后。要申報高新技術企業,首先要滿足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等6個方面的硬性指標。對于很多中小企業來說,單就核心自主知識產權一項就已經被排除在外,連申報的資格都沒有。
黃河設計公司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數量眾多,這是評審辦法中的第一項,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黃河設計公司總工辦副主任翟才旺告訴記者:“這是個硬性條件,評審要看這個。”截至目前,黃河設計公司擁有有效專利48項,國家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6項。
黃河設計公司總工辦主任劉金勇說:“設計公司與一般科研單位在科研方面的區別在于,設計公司以應用技術為主,主要圍繞市場和生產需求開展科研工作,從這個方面來講,設計公司是一個最好的應用技術轉化的橋梁。這個方向是與國家在2006年提出的"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導向是一致的。”
黃河設計公司于2008年成功入圍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11年順利通過每3年一次的復審,并在強中選優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高新技術企業的佼佼者和行業先鋒,頭頂罩上了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企的光環。
2010年新修訂的《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管理辦法》中有“選擇一批發展有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化骨干企業”和“使之做強做大、做專做精,成為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引領我國高新技術產業跨越發展的中堅力量”這樣的描述,由此可見,國家對于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的定位和寄予的厚望。
強中選優,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將真正引領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企業遴選出來,在激烈的競爭中,黃河設計公司憑借過硬的綜合實力勝出。
評審規格高、陣容強大,該榮譽評審由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組織,涉及電子信息、新材料、高技術服務業、新能源及節能技術等8大領域的數十位專家現場把關。
以不超過該地區近3年評選出的高新技術企業總數3%的比例推薦,由縣到市,由市到省,再到國家,一步一步篩選,越往上走難度越大,數量也越少,可謂過五關斬六將。
2011年是更為嚴格的重點高企評審新辦法實行后的第二年,全國35個?。ㄊ校┙涍^層層推薦,1287家實力雄厚的高新技術企業參評,最終598家入圍,其中河南省12家,黃河設計公司居是其中之一。
綜合實力擎起熊熊火炬
如果說高新技術企業評審是看硬指標的話,那么在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的評審過程中,就要在軟實力的比拼上見高低。誰的綜合實力強,在資質、經營、獎項、行業帶動性、科研創新等方面優秀,誰才有可能獲得這一榮譽。
一個企業的綜合實力是多年堅持不懈、努力奮斗和持續積累的結果,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尤其對于科技創新來說,沒有深厚的積淀作為基礎,就談不上發展自主知識產權。
2003年9月改企以來,黃河設計公司適應市場需要,更加注重科技創新工作,著力提升科技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尤其高度重視核心技術培育,加強自主創新。
黃河設計公司總經理張金良說:“公司作為一個科技型企業,科技工作必須與企業的發展相結合,科技工作必須與公司的生產實踐相結合。就公司本身的發展而言,對科技創新的需求是日益強烈的,這就要求科技工作要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做好應用基礎和生產實踐兩個方面的研究。”
正是由于黃河設計公司長久以來以科技創新為導向,堅持不懈開展自主研發,近年來,公司在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和專利申報方面獲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在黃河水沙調控關鍵技術、泥沙處理技術、水庫調度技術、水利水電金屬結構與啟閉機設計、水利水電工程邊坡設計、堤防隱患探測技術等多個領域初步確立了專有技術優勢。
科研方面,培育了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黃河調水調沙理論與實踐、黃河水資源管理與調度、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設計等29項成果獲國家級科技獎勵。水利水電工程邊坡關鍵技術應用和設計標準研究等142項成果獲省部級科技獎勵。
翟才旺說:“能夠制定行業標準,體現了一個企業在行業內的影響力,這也是國家重點高企評審所看重的關鍵條件之一。”
黃河設計公司主編和修編國家、行業技術標準43項,出版科技著作25部等,上述成果技術有的在業內已產生重要影響并為行業所認可,有的已成為公司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展示了公司的科技創新能力,發揮了公司在水利行業的帶頭作用。
公司將信息技術、現代管理技術與勘察設計技術相結合,努力帶動設計過程和方法的創新、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大力加強信息化建設,構建了覆蓋公司本部、分支機構、工程設代現場、移動辦公的寬帶互聯計算機網絡及安全體系。
劉金勇說:“工程技術軟件開發可以把技術人員從繁重而復雜的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把精力用在更有意義的地方。”
近年來,該公司自主研發了土石壩穩定分析、堤防CAD、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綜合數據管理與服務系統等軟件,并在水工、施工、機電等主要專業引進升級專業軟件100余套,開展了水利水電工程三維設計、工程設計管理系統研究與推廣應用,建立了市場經營系統、生產管理系統、水利水電博士后網、城市生態水利網。
公司完成了黃河下游基礎地理信息系統、黃河中游多沙粗沙區水土保持系統、黃河小浪底以下河段枯水調度模型系統等開發建設,參與完成了黃河水量調度管理系統總體設計、數字黃河工程標準的編制,為"數字黃河"工程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經過長期的發展和積淀,黃河設計公司在重大治黃規劃和工程勘測設計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業績成果和實踐經驗,擁有一批國內先進水平的優勢專業和成果。
目前,黃河設計公司已經發展成為集流域和區域規劃,工程勘察、設計、科研、咨詢、監理及項目管理和工程總承包業務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勘察設計單位,持有國家工程設計綜合甲級、工程勘察綜合類甲級、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總承包壹級等10多個國家頂級資質證書。業務領域覆蓋了水利、水電、火電、輸變電、新能源、工民建、公路、橋梁、生態水利、市政等多個行業領域,形成了工程設計、工程咨詢、工程監理、巖土工程和工程施工、工程總承包等多元化的業務格局。
創新戰略和制度管理助燃科技火焰
2011年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企的遴選側重科技創新能力。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黃河設計公司將科技工作作為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與生產經營等工作一同考慮,一同部署,一同落實。
黃河設計公司總工程師景來紅在講到科技工作時說:“抓科技發展,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以科技進步為動力,不斷壯大技術實力,依靠科技進步提高效率和效益。”
張金良說:“市場的持續繁榮需要有持續的技術優勢作支撐,公司謀求從行業頂端建立競爭優勢,加強技術儲備積累,夯實科技自主創新的基礎。”
“十一五”期間,黃河設計公司明確了科技工作定位和技術創新戰略,著重加強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勘測設計水平和質量。2007年,公司專門制定了《2007年至2013年科技發展規劃》,明確了科技發展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工作任務、保障措施等。
劉金勇說:“我們的優勢在于,向上可以搞研究,向下可以直接進行生產實踐,研發鏈條長,且與生產結合緊密,在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方面優勢明顯。”
多年來,黃河設計公司結合企業發展方向和公司實際,積極加強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探索勘測設計單位科技創新與研發模式,初步形成了以生產經營為導向,公司主導、二級生產單位分工(分類)負責,并與國內重點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相結合的科技創新與研發體系。
公司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成立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申請設立了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河南省城市水資源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黃河基礎地理信息中心、黃委水庫調度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平臺,為公司生產、科研項目提供了技術支持,促進了技術交流、人才培養,提升了科技創新能力。
公司加強科技管理,制定、修訂了公司《自主研究開發項目管理辦法》、《知識產權管理規定》等10余項科技管理規章制度,促進了科技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加強技術裝備建設,每年投入1000余萬元用于購置勘測儀器設備和軟件等。
公司加大了對自主研發的投入,從2008年起,每年投入近300萬元,共資助了26個自主研發項目,積極爭取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水利行業公益性項目、“948”項目等上級有關科技計劃的支持,獲得經費資助3000余萬元。
公司積極建立科技激勵機制,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調動了職工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堅持對獲得黃委以上重大科技成果人員實行重獎,2004年以來共獎勵83項科技成果,獎金230余萬元;對專利發明人給予獎勵,加大公司設立的科技進步獎、優秀成果獎等獎項的獎勵力度,還對相關優秀學術論文實施獎勵等。
張金良說:“機制不新,難以創新;機制不活,創新難活。通過深化內部機構機制改革,建立健全公司科技創新的長效機制;完善已有科技投入和激勵機制,探索建立以科技成果權屬和有償轉讓為動力的科技創新機制;創新科研管理模式,在公司內部探索實行重大科研方向及研究課題首席專家制,重大科研項目專家跟蹤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創新保障了科技創新的活力。”
公司實施人才強企戰略,編制了公司《2007年至2013年專業隊伍建設規劃》,出臺了《外聘專家管理辦法》、《關于加強對青年技術人員技術指導工作的通知》等多項規章制度;組織開展或參加了項目管理、注冊執業資格、新技術、新標準規范等多種形式的培訓;堅持實行新分配畢業生到工程現場鍛煉,組織評選青年拔尖人才,開展“師帶徒”活動。
尤其近年來,黃河設計公司在加強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建設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對此,主抓公司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工作的翟才旺感受頗深。
翟才旺說:“2009年,黃河設計公司全面修訂了《知識產權管理規定》,加大了專利成果獎勵力度。公司專利申報由總工辦統一管理,規范了申報、過程文件管理、年費交納、證書保存等內容。”
新制度的實行改變了原來各生產單位松散申報、粗放管理的不利局面,由總工辦設定統一的表格進行登記,從源頭上開始編號。所有專利設計人都要在申報材料上簽名,只要是自己職工都要嚴格把關,保證公司專利權人的統一性,并將各生產單位申報專利委托的專利事務所由原來的十多家集中到效率較高的兩三家。
公司制定《自主研發項目管理辦法》,抓立項,抓過程管理,開展自主科研立項工作。翟才旺說:“目前正在進行的自主研發項目達80多項。統一管理后,專利申報數量突飛猛進,今年申報將近40項。特別是2008年黃河設計公司評上高新技術企業之后,對專利申報有很大拉動作用。因為要迎接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年復審,逼著你必須加強專利申報工作,提高專利數量和質量。”
翟才旺告訴記者:“剛開始的時候也有困難,一些生產單位不習慣統一管理,對規定不甚理解,于是在各種場合,只要一見到各生產單位領導就給他們講統一管理的好處,反復做工作。獎勵制度也充分調動了各單位的積極性,如今,6個生產單位有了自己的專利,并且很多專利已經變成了儀器,變成了產品,產生了一連串的帶動效應。”
科技光芒照亮前進道路
景來紅說:“今后一個時期,科技工作將繼續堅持以生產經營需求為導向,以重點生產、科研項目為依托,加強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加強核心競爭力培育和高層次人才培養,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劉金勇說:“今年,公司召開了高規格的科技工作會議,系統盤點了過去科技工作取得的成就,分析存在問題,做到心中有數,明確了下一步科技工作的目標、任務和措施,并根據內外環境和新形勢的變化,修訂了科技發展規劃,進一步理清思路,明確了今后科技發展方向。”
劉金勇告訴記者:“重視科研謀劃,經過廣泛征求意見和多次會議討論,我們花費了將近一年時間制定印發了《科研方向及重大課題研究指南》,其中將科研劃分為規劃環境、工程設計、巖土勘察、信息技術及標準化等4大類,35個研究方向,每個方向包含若干個研究課題,共188個課題。”下一步,公司將不斷完善科研頂層設計方案,徹底改變以往被動、分散搞科研的局面,促進科研與公司發展目標相銜接。
公司將繼續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強科研平臺和機制建設,優化科技創新環境,激勵科技創新;積極創造條件申報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努力謀求從行業頂端建立技術競爭優勢;完善科技成果評價、科技獎勵等管理制度,積極研究建立科研項目績效評估和監管機制、科技成果(專利)推廣轉化機制、科技創新考核評價機制等,逐步建立起公司系統配套的技術研發和創新體系;積極創造條件申報上級有關科技項目,努力爭取上級有關科技計劃和經費的支持。對于進入施工階段的項目,公司積極動員項目業主單位參與相關課題研究,爭取項目業主單位的支持。
公司加強技術能力建設,創建技術品牌;加強專有技術的培育力度,制定培育計劃并完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營造有利于自主知識產權培育和保護的良好機制和環境。
下一步,公司在做好科技基礎工作的同時,著重培養高層次、大師級的人才。同時,加強科技創新團隊建設,對科技創新團隊在政策上給予扶持。劉金勇說:“在優勢專業和重點領域遴選一批合適人員,讓他們長久、固定地盯在一些科研方向上,給予他們項目和政策支持,消除后顧之憂,力求在核心專業和重點領域獲得重大突破。”
劉金勇說:“項目任務完成后,及時開展技術總結,并把此作為考核項目負責人的主要指標之一,鼓勵生產單位開展技術總結和技術標準化工作,對優勢技術和研究成果進行總結提煉,夯實科技進步與創新基礎。”
另外,公司繼續加強科技推廣,增強先進實用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能力,縮短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時間和過程。
景來紅在年初的科技工作會議上,將“加快科技進步與創新”上升到“更好地支撐和引領公司經濟發展,服務公司戰略轉型”的高度,鼓勵全體員工再接再厲,努力奮斗。
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的榮譽是對黃河設計公司多年來艱苦奮斗的褒獎,是對該公司科技創新成果和能力的肯定,對于一個以科技為生命的設計企業來說,創新的路是無止境的,需要在新起點、新形勢下準確把握科技創新的發展方向,不斷創新制度、手段和管理措施,持續增強公司的綜合實力,為推進公司跨越式發展、建設富有國際競爭力的工程咨詢公司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