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知識只有傳遞才更有力量,才能發揮正能量"、"我不在博物館里,那就一定是在去博物館的路上"......毫不夸張,說起8年的博物院(館)志愿者經歷,這位外表看來內斂寡言的小伙子便會霎時激情滿溢,侃侃而談,眉眼中帶著堅毅和執著,洋溢著幸福和滿足......座談會上,大家首先從兩段視頻認識了這位名叫劉齊的南京大學在讀博士生,他,可謂是一名"資深"的志愿者。自2006年起,劉齊從上鄭大起,先后在河南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院等從事義務講解工作,即便大年三十、初一、十五,劉齊都幾乎天天到崗志愿講解,寒來暑往,風吹雨打,多年未斷,并在一些大型臨時展覽中進行志愿服務,累計接待國內外觀眾上萬人,講解上千次,用所學知識豐富講解內容,把青春奉獻給渴望求知的觀眾,曾獲"河南省首屆優秀志愿者"、"江蘇省優秀志愿者"、2006至2012年 "志愿者之星"、"2012年特別貢獻獎"以及華中科技大學"2010研究生品德模范"等多項殊榮。
劉齊同學受邀參加公司此次座談,講述了踏入志愿者隊伍的因由、多年志愿者的經歷、堅持志愿講解的動力和收獲。他把志愿者生涯比作"爬山",并稱自己一直享受著攀登帶來的喜悅。他認為,時代進步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風尚來引領,社會發展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來推動,志愿服務工作是提升社會文明的成功實踐。志愿者要常懷愛國之心、奉獻之情,自愿、奉獻、公益、無償、有組織......
劉齊的志愿之舉令大家欽佩,他感人肺腑的心得體會感染著在座的每位志愿者,大家結合各自實際情況互通有無、彼此啟發、相互借鑒,就如何踏上志愿講解之路、堅持從事志愿工作的動力、志愿工作與個人利益有沖突時如何處理、遇到不能解決的突發狀況怎么辦等問題與劉齊同學進行了交流互動,并從公司志愿者注冊、活動組織、交通志愿服務活動感悟、雅安地震捐獻、志愿服務的"奉獻"和所得等不同角度表達了對志愿活動的看法,為公司志愿服務活動提出了建議。
黨群部主任張石中在總結發言中就公司志愿者服務活動談了幾點意見:一是志愿者服務活動越來越重要、越來越紅火,志愿者行動既從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汲取營養和力量,也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發揚和光大,同時也是公司發展之所需;二是志愿者服務活動要在公司廣泛開展,使之成為增進精神力量、促進公司健康發展的強大動力;三是公司志愿者服務活動要講究實效,指導思想要明確、原則要清楚、形式要多樣;四是青年要當公司志愿服務活動的主力,真正把楷模的思想品質和道德追求化作精神支撐和強大動力,從自身做起,用實際行動,為建設文明和諧企業做出貢獻,為實現中國夢添磚加瓦。
座談會在與會志愿者們莊嚴的集體宣誓中結束。(曹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