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中下游洪水泥沙分類管理及效果評價》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發布日期:2015-04-08
編輯:黃設
來源:黃設
【字體大小: 大 中 小 】
打印
鑒定委員會主任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的韓其為院士擔任。水利部國際合作與科技司、科技推廣中心以及公司總工辦、規劃院有關人員參加了鑒定會。公司劉繼祥副總工作為項目負責人介紹了項目主要成果。
鑒定委員會委員認真聽取了項目成果匯報,仔細審查了相關技術資料,經過質詢和討論,認為該項目采用理論探討、實測資料分析、數學模型計算和實體模型試驗相結合的技術手段,對黃河中下游洪水泥沙分類管理的關鍵技術問題進行了深入系統研究,取得了多項創新性研究成果。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了突破和創新:
1、系統分析了黃河中下游場次洪水的時間、空間、水量、沙量等因子和形成條件,提出了洪水泥沙分類方式及定量指標,并將洪水泥沙進行了分類。
2、集成水庫水沙動力學模型和水庫聯合防洪調度模型,研發了洪水泥沙分類管理模型系統。
3、針對不同類型的洪水泥沙過程及其影響,首次提出不同類型中小洪水的洪水泥沙分類管理模式,為協調黃河下游防洪與減淤的關系、實現洪水泥沙精細調度提供了技術支撐。
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該項成果整體達國際先進水平,在洪水泥沙分類管理模式研究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