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区乱码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二区女人观看chinese中国真实乱-二区欧美三-二区欧美无遮挡中文字幕人成人-二区啪视频-二区日本成人动漫电影

《黃河報》為新水源許下黃河承諾――探訪黃河設計公司蘭州市水源地建
發布日期:2016-03-08
編輯:黃峰
來源:黃峰
【字體大小:
打印

24日,離丙申年新年還有4天,記者車出蘭州市,向西南行約80千米,來到肩負著為460多萬市民開辟新水源地重任的蘭州 “一號工程”――蘭州市水源地建設工程項目工地。這一天,陽光明媚,綠水泛波。工程建設如火如荼,一臺臺機器在29個工作面全面展開,轟鳴不息,一幅民生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新水源:破解蘭州供水的“梗阻”

蘭州市民苦盼已久……

雖有黃河穿城而過,可蘭州市依舊屬于缺水型城市,人均可利用水資源量遠低于國際規定的人均水平。同時,蘭州市供水水源主要以黃河地表水為主,也是全國唯一一座單一水源供水的省會城市。蘭州市現有的供水系統始建于20世紀50年代,供水管道隔三岔五會出現爆管現象;唯一取水口的上游和周邊存在多家石化企業,一旦遭遇水污染,將直接危及市民飲水安全……

蘭州市水源地建設工程項目這一民生工程從提出到動工,經歷了多年的暢想和論證,凝聚了蘭州市市民太多的憧憬和期望。

面對蘭州市目前自來水供水水源單一的情況,提升蘭州市城區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增強城市供水應急功能,推進蘭州市水生態文明建設,2014514日,該市市政府第68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蘭州市水源地建設工程實施方案》,決心把“調水大計”作為蘭州市的“一號工程”,努力把水源地項目打造成精品工程、放心工程、百年工程。

被稱為“蘭州后花園”的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境內的劉家峽水庫不僅周邊生態環境優美,庫區水質良好,也可以避開潛在的污染風險,成為新水源地的不二之選。

EPC:與時間賽跑的制勝“法寶”

為早日消除城市公共飲水安全隱患,讓全城居民早日喝上優質水,蘭州市提出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施工“大提速”。面對多重不利因素,建設者們仍創出了多項業內建設紀錄:2015730EPC總承包合同簽訂,同年1225日,國內首臺TBM雙護盾巖石隧洞掘進機在長沙通過驗收下線,打破了業內常規1012個月的生產制造周期;在通氣井工區,創下每月150米深豎井開挖國內記錄;在平洞施工中,創下了單月掘進進尺253米的項目記錄……

是什么催生了這樣的“蘭州速度”?又是什么引來百鳥朝鳳?

這并非機緣巧合,而是EPC管理的“水到渠成”。

據黃河設計公司工程院院長、新水源項目EPC項目經理牛富敏介紹,所謂EPC,即是由工程總承包商按照合同的要求對工程的設計、采購、施工進行總承包,這種模式國際上通稱“交鑰匙工程”。它的優勢是通過總承包商的有效組織,統一工程建設工作程序,對建設全過程實施標準化的控制管理,最大限度地整合設計、采購、施工及各類資源,達到縮短工期、降低投資、節約成本、保證質量的目的。黃河設計公司早在1998年就開始涉足EPC項目領域,這是公司成立以來合同額最大的EPC項目,同時也是全國水利工程項目中最大的EPC項目之一,預計總投資約56.8億元,其中,建設項目約40.6億元。

“為了兌現投標時的承諾,我們在中標后,第一時間電話通知了兩家與我們長期合作的施工企業。兩家分包商聽到工期緊,連合同都沒有來得及詳談,就組織人員、設備趕赴施工現場;其他10家分包商也在合同商定后,‘跑步’進場組織施工。從2015820項目開工以來的5個多月時間里,我們按合同工期倒排進度,最大限度地將工程‘化整為零’,規劃了近40個施工作業面,組織大規模平行作業,加快建設進度。這一切能進行得這么順利都得益于EPC的管理模式。”牛富敏說。

作為我國《建設項目工程總承包管理規范》編寫人之一,牛富敏告訴記者,項目進展得如此順利,主要得益于管理體系文件在建設過程中付諸實踐。這些管理體系文件明確了項目建設目標,規范了參建各方的工作關系、職責范圍、工作界面、工作流程與工作程序。在工程建設過程中,項目業主、監理、EPC承包商嚴格按照此體系文件的規定各負其責、各盡其力,取得了參建各方互利雙贏的效果。

百年工程:讓“水龍”會說話

牛富敏說,建筑是凝固的藝術。它就像一本打開的書,從中能讀出一座城市的抱負。

目前,“德國工業4.0”“中國制造2025”等戰略思路已日漸成熟,新興的物聯網概念也開始得到廣泛運用。敏于思的牛富敏感嘆我們的很多建筑2030年就要拆除,而英國的大多數建筑都能維持上百年,差距要求我們必須以此為契機,打造智慧工程。

采用先進的施工技術和管理經驗,打造一個全新的信息化、智能化供水“百年工程”,讓蘭州城市供水系統走到全國前列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一方面工程建設任務重、難點多、科技含量高、施工標準高;另一方面,現場項目管理人員以年輕人居多,經驗豐富的管理骨干嚴重缺乏――新水源項目上場之初就面臨讓牛富敏頗為頭疼的困境。

嫩竹扁擔挑大梁。牛富敏立志要激發青年項目管理人員敢于突破、勇于創新的潛力,將這支平均年齡不到36歲的青年團隊打造成為一座管理創新的“富礦”。為實現預期目標,項目部形成了用“工業4.0”理念和物聯網技術打造智慧工程、用信息管理系統掌握施工全局、用4D進度監控系統實現可視化管理、用自媒體平臺(雜志、微信公眾平臺、手機APP)傳播項目品牌形象與文化、用國際視野創新項目管理體系、用基礎設施藝術化提升工程建設附加值的“六個用”EPC管理戰略框架,形成了攻克難關的良好氛圍,贏得了蘭州市委市政府、業主、監理和施工分包商的廣泛認可。

如何實現智慧工程?記者了解到,水源地項目建設中,取水口閘門、輸水管道等建筑物“關鍵部位”都將植入電子芯片。通過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實現建筑物與建筑物、設備與設備的“對話”,讓工程的關鍵部位具有自我診斷和自我適應的能力,具備自動報警、數據監測等多項功能,同時讓信息覆蓋項目的全生命周期。

只需輕擊鼠標,就可以看到幾十千米外的施工現場。不到半個小時,就能全面了解每個施工作業面的施工進展、工程質量和安全狀況。EPC項目部信息負責人黃細丁一邊用電腦和手機演示,一邊對記者介紹,水源地項目的“智慧”還體現在施工過程的信息化管理中,通過信息系統對工程各工作面進行實時監控,這一高科技的信息手段使得水源地建設的可視化、透明化、可控性大大增強。項目建成后,該系統仍然可以繼續“服役”,全面運用到后期的運行管理中,將極大地節約人力資源,提高管理效能。

當項目BIM(“建筑信息模型”的英文簡稱)展現在EPC項目部會議室控制大屏幕時,讓人不禁眼前一亮。它通過3D虛擬模型的方式立體、精細、可視地展示出輸水隧道的基本情況、當前現場施工畫面及其施工工藝,可以用3D動畫演示的方式回放和預演工程建設的全過程,讓人對整個施工和管理過程了如指掌。

“施工圖紙繁多,技術員很難較快厘清和掌握。通過BIM展示,每一項施工內容、每一道工序盡現眼前,就像看三維電影一樣。”黃細丁告訴記者。

牛富敏說:“除了打造智慧工程,我們還把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與文化藝術結合起來,通過建筑的藝術化提升工程的附加值,形成藝術景觀建筑,使其成為一個地標性工程。”

當日,黃河劉家峽水庫一片靜謐,可那滿載希望和歡笑的施工核心設備――TBM(全斷面隧道掘進機)已緩緩駛向5號施工支洞,這標志著項目已進入到沖刺階段,現場的人們忍不住歡呼雀躍。一種催人奮進的力量油然而生,一種作為黃河人的自豪感發自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