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那么路橋就像是旋律優美的歌曲。或穿越山谷,或跨越江河,跨越所有溝壑天塹,“黃河設計”正在交通建設史上書寫著自己的篇章。
有這樣一支團隊,他們用智慧勾勒路的雛形,從立足黃河到走向全國,從國內到國外,開疆拓土,演繹出道道精彩。他們就是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交通設計院(以下簡稱“交通院”) 。
運籌帷幄 “三足鼎立”拓市場
翻開一張工程地域分布圖,不禁讓人為之一震。五光十色的亮點記載著交通院拼搏與奮斗的光輝歷程。
讓我們把時間的坐標旋轉到2007年。十年前,交通路橋作為公司的“種子業務” 經過5年的重點培育,積累一定的人才和項目業績,,交通院應運而生。獨立成院后,交通設計不再是公司業務鏈條上的一個“小兄弟”,而是公司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一環。
面對國內數量眾多的交通設計院,競爭十分激烈,特別是一些地域還存在著較嚴重的行業和地方保護主義,造成市場的開拓存在著相當大的難度。如何在交通設計領域占據更多大的份額,成為擺在交通院領導班子面前的重大難題。
“經營是龍頭!”
“沒有市場就沒有一切!”
“革新觀念,改變自我,適應市場!”
聲聲疾呼,如雷貫耳,激活了交通院的每一根神經,打通了全院上上下下的“任督二脈”,居安思危,變革圖強,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價值觀念得到一致認同。
十年的創業與發展,十年的風雨與征程,十年的積淀與提升。交通院業務范圍從最初較為單一的水利水電工程場內外公路、庫區淹沒復建公路勘測設計業務,拓展到公路、橋梁、隧道、市政道橋、交通工程等勘察、設計、研究,橋梁加固以及公路工程造價、招投標等技術咨詢服務,并向海綿城市建設和綜合管廊建設延伸。交通院院長馮仲林介紹到:“交通院緊緊圍繞公司戰略發展方向,著力構筑交通業務黃河、國內、國際‘三足鼎立’競馳發展的市場格局,累計完成公路里程4000多公里,特大橋和大中橋500余座,隧道100余座。”
時間是一條靜靜流淌的河,讓我們循著時光軌跡,去尋覓那一串串閃光的足跡。
大河揚波 一座橋梁樹一座豐碑
黃河上,一座座形態各異的大橋跨越天塹。夜幕降臨時,車燈如流火,橋燈如星辰,連接兩岸的大橋猶如銀河飄落人間。
內蒙古奎素黃河公路大橋是交通院進入內蒙古市場的第一座黃河大橋。該橋南起鄂爾多斯杭錦旗奎素,止于巴彥淖爾烏拉特前旗烏拉山鎮,于2010年建成通車,對于進一步完善區域交通網有積極意義。
2年后,內蒙古臨河黃河公路大橋建成通車,這是交通院的又一杰作。“該橋有兩個特點:”公司副總工程師吳健介紹說:“第一,臨河黃河大橋總長為4187.2米,屬于特大橋,主橋聯長達到1220米,在國內名列前茅。第二,該橋位于高震區,且聯長長給結構動力分析計算增加了難度。”據了解,黃河游蕩性河段主流擺動劇烈,主河槽變化范圍大,交通院立足黃河,在黃河大橋跨主河槽的主橋孔跨布置上,既考慮到設計洪水能順暢宣瀉,盡量減少河床阻水面積,保證橋墩有足夠的穩定性,又考慮到黃河防凌與通航需求,因此,大橋主橋的跨徑布置及一聯長度不斷加長,從而形成超長聯大跨連續橋梁結構。同時,大跨長聯連續梁還具有行車條件好,養護工作量小等明顯優點。
“超長聯大跨連續梁設計關鍵技術研究與實踐”于2013年獲得黃河水利委員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16年獲得大禹水利科學技術獎二等獎。該項目研究成果還應用于內蒙古柳林灘黃河公路大橋、呼準鐵路黃河特大橋、山西柳林黃河大橋的設計和施工中,成功解決了橋梁長聯抗震、長聯施工合攏工藝,有效地縮短了施工周期、減少了工程投資,在同類型工程中處于先進水平。
呼準鐵路黃河特大橋是交通院首次承接鐵路橋梁設計。談到當時的設計過程,吳健副總工程師介紹到:“這個項目所處位置屬于高流凌區,容易卡冰,增加了設計難度。考慮到流凌的影響,我們在設計上由原來的三跨并為兩跨,做成了大跨度橋梁。”交通院在黃河水沙、冰凌的研究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通過一系列技術手段,使選擇的橋位更加科學合理,并創下了國內鐵路單線橋主跨120米超大跨連續橋梁記錄。
設計者們在黃河上妙手繪彩虹,還設計了靖遠金灘黃河公路特大橋、蘭州古浪黃河大橋、小浪底庫區南村黃河公路大橋等。其中,靖遠金灘黃河公路特大橋橋梁造型雄渾有力,猶如矗立于黃河之中的擎天之柱,傳遞著“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的姿態。蘭州古浪黃河大橋采用層次感強烈的竹節造型,營造出“節節高”的意境。
點亮城市 和諧共生
許昌城,因為水而有了靈氣;飲馬河、清??河,因為橋梁而有了生氣。許昌市飲馬河、清??河綜合治理工程是交通院在市政道橋設計上的典范之一。全長19.082公里的飲馬河工程范圍內共有橋涵25座,20.3公里的清??河工程范圍內共有橋梁33座,一橋一景、古樸典雅,橋橋有新意、座座各不同。
如果說河流成就了城市之美,那么橋梁就升華了這種美感。城市早期建設的橋,更側重實用和功能,而目前飲馬河、清??河上建設的橋梁不僅注重功能,而且注重美觀,同時滿足人們休閑、觀賞和娛樂之需。
“大家都喜歡傍水而居,橋連四鄰。這里的橋已經不僅僅是發揮交通作用,而是成為城市文化的一種沉淀,似乎帶著生命的印記在歷史長河中活著。”退休后已經習慣在清??河健身、散步的老教師王為民有著很高的期許。形態各異的橋梁在城市水岸空間彼此映襯,定格成最別樣的風景,點綴扮靚了古老的許昌城。
如果說水如城市的眼睛,那么橋就是秋波上的眉黛。伊川伊河大橋是洛陽市伊河上的一座景觀大橋。跨越伊河,鋼桁架拱橋一展雄姿,其造型具有強烈的現代氣息和景觀效果。完善了城市路網結構,縮短了伊河兩岸距離,增添了一道靚麗風景線。
一座橋的旋律,怎樣才能動人心弦?當看到拉薩經濟技術開發區經開大橋的設計圖,記者心中已有了答案。該橋獲得了外觀專利,設計靈感來源于藏族的一個音符,優美動人。
憑借領先的理念、卓越的技術,與一個個叫得響的作品,交通院名聲鵲起,影響力輻射到全國各地。
重慶黔江區正陽至青杠公路復線工程、鄭州市萬洪公路新建工程、昭魯城市快速通道工程、洛陽市新區拓展區高鐵大道跨伊河大橋工程、烏海市納仁河治理工程、漯河市解放路沙河大橋、漯河市太白山路沙河橋等等,數不勝數,多年來,交通院敢于擔當、永建功勛。市政道橋鋪的是坦途,連的是民心,不僅成為經濟騰飛的紐帶,更成為提升地區品位、提高知名度的地標。
闖蕩天涯 亮劍揚眉
“黃河設計”的腳步在不但全國各地鏗鏘踏響,更在海外市場聲名遠播。
由交通院設計的巴布亞新幾內亞瑞木鎳鈷項目道路全長約40公里,為其境內目前建造的最長公路橋梁。在瑞木河大橋旁,有一塊由軍方設立的大橋通車紀念碑,顯示出該橋意義重大。
走出國門,開辟另一塊廣闊的市場,打出自己的品牌。地理位置的不同也帶來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挑戰。
“初到南蘇丹馬拉卡爾市的時候,那里沒有一條瀝青路,都是土路,干旱的時候揚灰,雨季則泥濘一片,我們就稱之為水泥揚灰路。”吳健副總工程師詼諧幽默的語言,讓我仿佛看到了他們當時的困境。最終,交通院克服所有困難,幫助馬拉卡爾市推進市政道路建設,將40條主干線建設成瀝青路,拉起了城市的主交通框架,為開創城市美好的明天做出重大貢獻。
還有全長70公里的幾內亞凱樂塔水電站進場道路、包含7座橋梁的厄瓜多爾辛克雷水電站道路設計等,交通院將“黃河設計”的品牌在世界范圍內推向了更為廣闊的天地。
目前交通院正有一批精兵強將駐扎在中東沙漠之中,在科威特南穆特拉開展住房基礎設施建設。據悉,該項目采用EPC模式,項目占地約30平方公里,包含8個社區的道路和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合同金額為48億人民幣。設計內容包括道路、交通、雨水(含雨水收集系統)、污水、給水、灌溉、通訊、電力等專業。
交通建設的橋頭堡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雖然交通建設需要各個領域協調發展做支撐,不是一個設計院單獨就能夠解決的問題,但是,勘察設計工作永遠是交通建設的橋頭堡,勘察設計人員永遠是沖在最前面的人。
“進礦路穿過一片熱帶雨林,我們需要穿雨靴、長袖衣服防止蚊蟲叮咬,由于道路不好走,不是雨林就是高地,高地里長滿了約有兩米高的蘆葦,我們看不到前方,只能看到走在最前面的人舉著的小紅旗。那里氣候十分悶熱,勘察人員都是穿著被汗水濕透的衣服在這樣的環境中走整整一天才能到達項目位置。”談起在巴布亞新幾內亞進行前期勘察時候的情景,吳健副總工程師回憶道。
越險灘、過沼澤,逢山開道、遇水搭橋,他們是開拓者。因為他們的到來,這里不再荒涼,大路貫通延伸遠方。
有了道路設計人,一切的路便可能成為坦途,一條條隧道穿過重重峻山。大崗山水電站庫區S211省道復建公路總長43.2公里,大、中橋24座,長隧道3座。溪洛渡水電站庫區地處四川西南山區,為V型高山峽谷,地形、地質條件極為復雜。設計道路總長76公里,其中,溜筒河大橋為連續剛構橋主跨147米,最大墩高125米,為典型高墩大跨結構。河口村水庫外線公路及金灘大橋工程,全長15公里,包含1400米長隧道一座。李仙江石門坎水電站場地處云南邊陲,工程場區植被茂密,場內外道路約42公里。
錦屏一級水電站地處鹽源和木里縣境內,輔助路及場內公路97公里,其中隧道總長31公里,特長隧道、長隧道共6座,設計采用了多種特殊路基防護形式,成功解決了高邊坡、高路堤、大洞徑隧道交叉等一系列技術難題,特別是土工格柵在52米高陡坡堤中的應用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總有一些人,專啃硬骨頭,他們是沖鋒隊,是尖刀連。在錦屏一級水電站進行場內公路工程的勘察設計時,前期勘察者們勇闖急流險灘,風餐露宿,可謂艱苦卓絕。從他們住宿的地方到錦屏一級壩址大約42公里,沒有車,只能背上干糧步行上山,山上大多是雨季,且常塌方,困難可想而知。“勘測設計是水電建設的先行者,我們的團隊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馮仲林院長說到。無論是崇山峻嶺,還是深谷密林,都有他們的身影。
科技創新 涵養發展后勁
交通院所設計的橋梁已涵蓋長聯連續梁橋、懸索橋、拱橋、斜拉橋等各種橋型,所設計的作品遍布全國的江河湖海。交通院干一項工程,豎一座豐碑,交一方朋友,贏一片市場,憑借“以誠待人,以高質量的成果服人”的經營理念,在業界樹立了良好的市場美譽度和信譽度,贏得了業主和顧客的青睞,保持并發展了與他們的友好合作關系,同時帶來新的更多的經營業績。
創新是發展的源泉。交通院每一次跨越都離不開科技的支撐。2012年8月,交通院取得了《橋梁下部結構計算系統V1.0》計算機軟件著作權,標志著交通院自主創新科研成果在知識產權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科技競爭,核心在人才。走近這支團隊,會發現正是由于他們勇于探索、敢為人先的氣概,讓他們勇挑重擔、迎難而上、?哿ν?心、創新進取。十年來,交通院在工程實踐中錘煉出一支技術精湛的高素質專業團隊。現有設計人員近百人,其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0人,高級工程師22人,一級注冊結構師、注冊咨詢工程師、注冊道路工程師、一級注冊建造師、造價師等各類注冊資格人員40人次,為交通院的跨越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十年一劍 碩果累累
風雨見證豪邁,崇山記錄激情。在黃河流域,在中原大地,在云貴川藏,在塞北大地,在非洲荒原、在南美雨林,一條條大道或飛躍驚濤駭浪,或穿越崇山峻嶺,一次次沉淀與創新鑄就了交通院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勇于開拓的精神,在交通建設這條無言的大道豐碑上,交通院坦途工程唱天歌的強勁旋律,贏得了民心,獲得了收益,鑄就了品牌,為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鍛造了新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