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区乱码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二区女人观看chinese中国真实乱-二区欧美三-二区欧美无遮挡中文字幕人成人-二区啪视频-二区日本成人动漫电影

祁連山下戰猶酣――寫在黃藏寺樞紐工程導流洞貫通之際
發布日期:2017-09-08
編輯:趙媛媛
來源:趙媛媛
【字體大小:
打印

導語:八月,夏秋交際,美麗的祁連山下,金色的花海和碧綠的麥田交織出一幅壯美遼闊、美輪美奐的大地彩繪,孕育著收獲的希望;而在巍峨的祁連山縱深之處、莽莽的黑河峽谷之間,黃藏寺水利樞紐工程建設現場熱火朝天、激戰猶酣,收獲的喜悅寫滿了在場的每一個人的臉龐,他們在靜待著一個工程關鍵節點時刻的到來。

隨著“轟”的一聲巨響,黃藏寺水利樞紐工程導流洞在歷時122天的持續奮戰后,終于順利貫通,這標志著黃藏寺水利樞紐工程建設邁入了一個嶄新階段。

黑河黃藏寺水利樞紐工程是國務院加快推進的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其建設任務是合理調配黑河中下游生態和經濟社會用水,提高黑河水資源綜合管理能力,兼顧發電等綜合利用。

201512月,通過國內公開招標,確定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為該工程設計采購施工(EPC)總承包單位。20163月,黃藏寺水利樞紐工程正式拉開建設帷幕。

2017年是黃藏寺水利樞紐工程建設的關鍵一年。導流洞處在黃藏寺工程建設的關鍵線路上,總長580米,布置組成分為進口段、進水塔閘室段、洞身段和出口段。導流洞能否早日貫通,直接關系到大河截流和大壩混凝土澆筑,是整個工程中最為關鍵的工作之一,所以及早完成導流洞施工任務意義重大。

89-11日,值黃藏寺水利樞紐工程導流洞貫通之際,筆者前往黃藏寺工地現場實地探訪,近距離感知工程進展和一群無畏而可愛的水利工作者為了國家水利建設堅守高原、奮勇酣戰的赤子情懷。

掘進之旅 艱難困苦何其多

10日上午,筆者跟隨項目部駐地車輛前往導流洞現場。隨著車輛緩緩駛入導流洞進口,光線逐漸變暗,車輛行駛在導流洞內的路面,有些顛簸,空氣里彌漫著泥土和混凝土的味道。隧道深處,探照燈下,工人們正來來回回地進行部分石渣的清理工作。

據了解,導流洞從201745日起爆第一炮,先后經歷了地質斷層塌方、兩次超過350方每秒的洪水、不間斷的立體施工等干擾,終于實現了貫通。

對于這期間經歷的重重困難,從黃藏寺項目前期工作便開始參與其中的項目副經理鄭會春感慨頗深。“工程開工前期,受制于嚴酷的自然條件,導流洞工程一時無法取得實質性進展,建設曾經一度嚴重滯后,給整個工程總工期造成了巨大壓力。EPC項目部認真研判建設形勢,根據河勢水情,對導流洞進行了科學的設計優化,并研究場地布置,大膽地調整了施工組織;全體參建者更是斗志昂揚,在高海拔戰線上揮灑汗水。通過共同努力,我們掃平了工程進度推進中的各種障礙,確保導流洞在計劃的時間節點前順利貫通。”

導流洞掘進中遇到了哪些艱難險阻?我們又是如何一一攻破?鄭會春向筆者娓娓道來。

采取怎樣的過河方式是EPC項目部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在最開始的設計方案中,項目部計劃采用修筑“過水路面”,即在連接左右岸壩址區的河道底部埋設涵管,上面再澆筑混凝土。優點在于投資較小,但由于工程左岸涉及甘肅省祁連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征地許可證直到去年11月份才辦理下來,當時的工區正值冰凍嚴寒之季,施工無法正常進行,“過水路面”的方案被否決了。為了確保不影響工期,項目部立刻調整方案,決定在靠近導流洞進口處河道上修建 “貝雷橋”取代“過水路面”。貝雷橋較過水路面的優勢在于,即使進入汛期,也不會出現被淹沒的狀況,可以保證汛期導流洞正常施工。

鄭會春說,由于在導流洞修建過程中,左右岸同時進行開挖工作,兩岸邊坡高達200多米,尤其左岸開挖量特別大,加之岸坡非常陡峭,不能正常出渣,溜渣剛好會掉落在導流洞進出口之間河道上,導流洞出渣的時候必須沿著左岸6號路出口到1號渣場,左岸壩肩施工和導流洞施工的交叉干擾難題像“攔路虎”一樣橫在了EPC項目部面前。為了確保導流洞正常施工,同時左岸開挖不受到大的影響,EPC項目部積極協調甘工局和十一局兩個施工單位,采取了夜間左岸爆破溜渣、白天導流洞和左岸出渣的24小時晝夜交錯施工方案,成功地解決了這一難題。

“如何加快工期”是項目組必須要面對的問題之一。按正常來講,導流洞單面施工即可,為了加快進度,項目部組織施工單位采取了雙面同時爆破作業,還專門創建導流洞微信群,方便各參建單位第一時間掌握施工進展情況。鄭會春拿出手機向筆者展示了815日“導流洞微信群”的信息內容。據介紹,5-8月進入汛期后,建管局、施工單位每天四次在微信群里報送水情信息、施工最新進度,遇到汛期水量大的時候,會增加到每個小時報送一次;項目部根據報送信息每月復核一次壩址區水位流量關系。

由于兩岸開挖的過程中,一些石渣掉落至水中,再加之上游河道采礦遺留的石渣不斷往下游沖刷,導致壩址區河道抬高,最高處比初設抬高了67米,給導流洞施工的防洪度汛帶來了很大壓力。對于“清淤問題”,項目部采取導流洞進口抬高2.5米、出口抬高4米的措施,并使用長臂挖掘機不停地清淤,加強這段河段的清淤工作,確保了導流洞施工度汛安全。

據悉,右岸170萬方的H8堆積體問題曾一度對河道防洪產生威脅。鄭會春介紹道,由于施工修建臨時拌合系統和交通道路對H8堆積體產生了干擾,原有的排水系統被破壞,遇到強降雨的時候,雨水會滲入H8堆積體下部,經過雨水的浸泡,H8堆積體局部發生沉降變形,如果不處理,將形成堰塞湖,堵塞河道,導流洞會因此而進水,無法施工。項目部緊急召開多次會議,確定方案,對H8堆積體頂部進行削坡減載,靠近河岸處進行護腳,減掉了近20萬方,成功破除了堆積體滑坡可能帶來的風險。

“正是由于我們解決了以上幾個難題,導流洞才能夠如期順利貫通,按照我們目前的進展情況,明年上半年汛前就能夠具備截流條件,應該可以提前完成任務。”鄭會春信心十足地說道。

利劍出鞘 EPC管理實踐顯成效

黑河黃藏寺水利樞紐工程不但是我國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項目,還是國內大型水利樞紐首個采用EPC總承包模式建設管理的項目。

所謂EPC,即是設計(E+采購(P+施工(C),是由工程總承包商按照合同的要求對工程的設計、采購、施工進行一體化服務總承包,并對承包工程的質量、安全、工期、造價全面負責。這種模式國際上通稱“交鑰匙工程”。

作為總承包方的黃河設計公司,有著豐富的EPC管理經驗,從1998年首次涉足總承包業務至今,公司參與的大大小小EPC項目已經多達十幾個,遍布全國各個區域及不同的自然條件。對于黃藏寺EPC項目,公司副總經理、總承包事業部主任牛富敏提出了要打好“三張牌”的管理思路:“第一張牌――讓設計和施工充分融合;第二張牌――依托國際先進的項目管理體系;第三張牌――依靠信息化手段”。

筆者在短短幾天的采訪中,無時無刻不被項目部現代化、嚴謹的管理理念所折服。

環境保護 不可逾越的底線

【場景】在黃藏寺寺溝橋施工現場,環境院環保專家張宏安正因為檢查過程中發現地面上一團手掌大小的油污而給施工方開具整改通知單,筆者心里充滿了疑問,這么小的油污會對環境造成多大的影響?看到筆者的滿臉不解,張宏安說,“油污如果不及時處理,將會流入黑河,一般不會得到有效降解,將對河流造成污染。雖說只有少量,但是我們做環保檢查,必須非常嚴格,不放過任何可能對生態環境產生消極影響的因素。”

據張宏安介紹,在黃藏寺工地現場的這段日子里,他幾乎每天都要往返于工地的各個施工作業面進行檢查。

黑河黃藏寺水利樞紐施工區因涉及甘肅省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青海省祁連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且地處高寒高海拔地區,生態環境一直比較脆弱。近年來,黨中央對環境保護問題日益重視,“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擲地有聲。在施工過程管理中,黃藏寺EPC項目部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明確提出生態環境保護是黃藏寺工程建設過程中不可逾越的底線。

在采訪中,項目經理易學文告訴筆者:“今年6月,中央審議通過了《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表明國家對水保環保的要求更高了,對于我們來說,黃藏寺工程建設環境保護的責任也將更大。”

責任就是動力。對于黃藏寺工程建設中的環境保護工作,項目部自有一套管理辦法。易學文說:“我們要求各分包單位制定環境保護工作方案,逐一落實環境保護措施。建設污水處理系統,對生活污水、生產污水進行處理,處理后的中水再加以循環利用,用于道路散水除塵,既節省了用水,還能達到環保的目的。除此以外,我們還要求分包單位配備足夠的灑水車輛,在施工現場設置噴霧噴淋裝置,對施工場地和道路進行灑水除塵,控制揚塵污染;并在施工現場和生活營地設立垃圾池,將垃圾集中收集后運往祁連縣垃圾場進行衛生填埋處理。”

正如易學文經理介紹一樣,筆者在去往工地途中,遇到了好幾輛正“賣力”工作的灑水車輛,干燥的塵土地在經過水汽的浸潤后也變得溫潤了不少;施工現場隨處可見旋轉的灑水除塵設備,甚至在近200米的壩軸線上也能遠遠地看到懸掛的灑水設備正噴灑著白色水霧;大面積綠色的三維植被網覆蓋在邊坡,播撒的草籽已經長出了新苗;“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水土保持,利在千秋”等環保標語幾乎行走十幾米便能看見,環保理念正深深地植根于每一個參建者心中。

安全管理 為工程加上“保護鎖”

【場景】站在黃藏寺水利樞紐壩址區高達200多米的壩坡頂端,僅僅往下望一眼洶涌奔騰的黑河水,一般人都會頭暈目眩、心跳加速,可筆者卻遠遠望見在傾斜的邊坡上,有好幾位頭戴安全帽、身系保險繩的“蜘蛛人”,正在邊坡上爬高上低地工作,這樣的場面給人的沖擊力不亞于觀看一部好萊塢動作大片。據隨行的黃藏寺EPC項目部辦公室主任周光奎介紹,工人們正在搭建“主動防護網”。這是一種覆蓋包裹在邊坡上的柔性網,以限制坡面巖石土體的風化剝落或破壞以及危巖崩塌,保護行人和車輛安全通行。他指指河道上方成片的綠色防護網:“看,除了‘主動防護網’,我們還有‘被動防護網’,可以阻止崩塌巖石土體的下墜,起到邊坡防護作用,搭建防護網是我們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一環。”

大片的防護網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周光奎打趣地形容:“它們是‘生命的閃光點’”。

安全,對于一個人意味著平安;對于一個家庭意味著和睦;對于一個企業意味著發展。黃藏寺水利樞紐工程建設點多、線長、面廣,加之工程所在地處于高寒高海拔的深山峽谷區,施工場地狹小,有效施工時間短,交叉施工及相互干擾問題突出,施工過程中存在眾多不安全因素,因此安全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EPC項目部在安全管理上可謂下足了功夫。據悉,他們根據業主和公司要求,確立了項目安全管理目標,并將目標分解到項目部各部門和各分包商,形成了一套系統的安全管理目標體系。除此以外,還健全了各級安全管理機構,按安全生產標準化的要求配備專兼職安全管理人員;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完善安全教育培訓等各項制度;借助已建立的智能項目管理平臺,做好危險源識別和危險源動態管理;加大隱患排查和整治力度,強化汛期安全值班及巡查,確保工程安全度汛。

在工地的某一處現場,筆者就偶遇了一場小型安全培訓會。

聶盼龍,安全專職管理員,別看小聶參加工作才2年,但管起安全問題來可是一點也不含糊。在檢查過程中,他發現部分民工正在工地上生明火,臨時宿舍內還存在私用電磁爐做飯現象,于是立刻召集該項目經理和工地全體民工集合,現場進行安全警示、培訓,對施工現場作業環境、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各種有可能引起安全隱患的行為進行了再三強調。

小聶告訴筆者:“安全無小事,別看一次不佩戴安全帽,或者私拉一根電線沒什么,哪怕是小小的疏忽大意都很有可能引起嚴重的安全事故,讓施工人員的生命處于危險之中,因此我們在檢查中會格外嚴格,對發現的問題都會及時進行處理并要求相關單位做好隱患整治。”

 “一家親” 協力推進工程建設

【場景】“左壩肩L1區及L3EL2711-EL2696石方爆破開挖工作已完成5000立方米”

“完成混凝土生產系統拌合樓上樓皮帶啟動柜安裝及線路鋪設工作80%”

“三道灣大橋3#橋墩蓋梁澆筑工作已完成23.2立方米”

“無名溝大橋樁基已開挖24米”

……

811,在黃藏寺EPC項目部的會議室,像往常的每周五一樣,正在召開項目監理例會,映入眼簾的還有會議室一整面墻壁懸掛的黃藏寺水利樞紐整體流域圖,此時此景,和會議嚴肅的氛圍相得益彰。

EPC項目部各標段負責人分別匯報各標段工程進展最新情況,大家一起查找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商議提出解決方案。

對于像以上和業主、監理、分包商溝通的情況,在黃藏寺項目部,每天都在發生。可能在會議室,可能在施工現場,也可能在電話網絡之間。

據悉,EPC的優勢是通過總承包商的有效組織,統一工程建設工作程序,對建設全過程實施標準化的控制管理,最大限度地整合設計、采購、施工及各類資源,達到縮短工期、降低投資、節約成本、保證質量的目的。

對于導流洞順利貫通,易學文說,這得益于我們逐步規范的施工管理過程。“我們是設計單位,有著自己特有的文化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但是施工與設計不一樣,需要周密計劃,精心組織,遇到問題需要快速反應,不能久拖不決,尤其要有成本意識。”因此黃藏寺EPC項目部積極轉變觀念,換位思考,求同存異,在強化設計管理的同時,將設計和施工高度融合,規范施工管理過程,有序推進工程建設。

黃藏寺EPC項目部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擺正位置,找準EPC總承包方的定位,主動地和業主、參建各方進行溝通協調,正視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最大限度地尋求理解和支持,才形成了順利推進工程建設的強大合力。在意見不一致時,堅持大局意識,主動協調各方關系,積極營造參建各方“一家親”的工作氛圍,將EPC協同效應發揮到極致。

信息化 為工程“烙上”科技的印記

【場景】“信息化”是筆者探訪黃藏寺EPC管理模式聽到的最多的一個詞。如何將“信息化”融入到工程管理工作中?對于筆者的疑問,負責信息化工作的同事通過PPT展示了黃藏寺EPC項目部圍繞項目管理的五大過程、十大知識領域,對工程安全、質量、進度、費用、合同進行信息化管理的過程。

據悉,今年黃藏寺EPC項目部在公司企業級項目管理信息平臺的框架下,借鑒蘭州水源地EPC項目的架構和流程,結合項目自身特點,對信息管理系統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

值得一提的是,項目部還通過建立BIM系統,進行基于BIM4D進度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結合工程施工進度計劃,動態模擬整個施工過程,直觀地展現了工程施工方案,并同施工方、監理方、業主等進行了有效協同。通過工程BIM模型與施工現場數據的動態關聯,提供工程施工的實時形象進度、與計劃進度的施工狀況對比等,實現了工程施工的動態進度管理,并通過直觀、生動的動畫形式,將復雜的工程建設清晰地呈現在眼前。

 

窺一斑可知全豹。這些鮮活的工作一線場景背后,彰顯的是黃藏寺EPC團隊立志將黃藏寺水利樞紐打造成水利行業EPC模式標桿工程的決心和信心,他們也正在以實際行動書寫著新的篇章。

堅守 只為了高峽出平湖的愿景不再遙遠

8月,正值祁連最美的季節,一路上隨處可見前來旅游觀光的游客,在他們的眼中,號稱“東方小瑞士”的祁連有著連綿的雪山、遼闊的草原、成群的牛羊,氣勢磅礴的高原勝景震撼心魄。而對于常年工作在這里的項目部成員來說,他們要面臨的則是困難、艱險、疾病和挑戰。

來到黃藏寺項目,首先而且一直要面對的恐怕還屬高原反應。祁連地勢高寒,境內平均海拔3169米,年平均氣溫1℃,頭疼、胸悶、流鼻血是初來乍到的第一感受,但這還僅僅只是開始。

據介紹,由于高原缺氧,人體新陳代謝變慢,項目部大概有七八個人出現了痛風現象,有時候會疼得連路也走不了,但是為了不影響工程進度,他們白天忍著劇痛工作,晚上到醫院輸水掛針。心腦血管疾病也是身處高原可能會面臨的,到高原后,正常人平均血壓會升高20%,鄭會春副經理說,他在項目上,血壓會漲到180190,經常頭疼,必須要一直吃藥才能有所緩解。賈書田,已經61歲,是去年返聘到項目上的施工專家,由于空氣干燥,引起咳嗽,吃藥打針也不見好轉,但是為了不影響工作推進,一直不愿離開工地,在項目部領導多次催促下才回去治療。

“由于2017年工程建設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如何保證如期完成各項節點目標是對我們項目部成員提出的最大挑戰。可以說,每個人的心里都是繃著一根弦,憋著一股勁,大家沒有節假日,‘白加黑、五加二’是常態。”易學文說道。“但是我們的同志,拋家別子,不言苦,不喊累,很多同志還帶病堅持工作,為的就是黃藏寺水利樞紐工程能夠早日建成。”

筆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規定每兩個月的休假很多人都沒有正常休過,“回家”成了一個不敢提及的話題。在項目部駐地,筆者還發現了一些陌生的面孔,其中不乏幾位小朋友,他們是部分項目部成員的家屬,因為不能正常回家,孩子們選擇到工地看望父母。孩子們可愛的笑臉觸動著大家內心最柔軟的部分,但是為了工程建設,他們選擇把這份愧疚藏在心底,也將這份愧疚轉化為工作的動力,為著一個共同的夢想,夙興夜寐,堅守著、堅持著……

 

結語:去往黃藏寺項目工地的道路兩旁,隨處可見一些五顏六色的小花,據項目部同志介紹,這是高原上特有的生命力極為旺盛的一種野花――格桑花。在藏語中,“格桑”寓意著“美好”或“幸福”。

望著這一朵朵在陽光下開得格外絢爛耀眼的幸福之花,迎著藍天,筆者依稀看到了一座現代化水利大壩橫跨于黑河峽谷之間,黑河實現人水和諧、長治久安的美好畫卷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