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
強力支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張金良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化發展藍圖,為未來五年乃至十五年中國發展指明了方向。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支撐國家發展的重大戰略。河南地跨黃河中下游,在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中任務繁重、至關重要。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黃河設計院”)作為身居河南的黃河流域設計企業,學習全會精神就是要強力支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使學習全會精神與貫徹國家重大戰略有機統一、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黃河是世界上最復雜難治的河流,治理保護黃河需要創新技術,強化科技支撐。作為綜合實力名列全國前茅的大型國有設計單位,黃河設計院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必須與國家和地方需要、市場需求相結合,才能真正創造價值,推動經濟社會和企業發展,必須擔負起“致力于黃河的長治久安,致力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初心和使命,發揮治黃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作用,開展技術研發和科技攻關,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落地。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作為黃河智庫,黃河設計院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必須與時俱進,創新思維,引領黃河治理保護。一要創新治黃頂層設計。在參與制定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的基礎上,發揮優勢牽頭編制《黃河流域保護治理行動綱領》,為治黃頂層設計提供技術支撐。二要創新破解下游灘區治理難題。黃河下游灘區現有耕地22.7萬畝、居住189萬多人,長期存在防洪運用和經濟發展矛盾。黃河設計院創造性提出“洪水分級設防、泥沙分區落淤、三灘分區治理”生態治理新方略,構建“高灘建鎮安居、二灘生態集成、嫩灘生境成廊、主槽水沙暢通”的灘區生態空間新格局。三要創新推進西線調水。必須創新理念,持續努力,為構建“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水資源格局貢獻“黃河設計”智慧。
保障黃河長久安瀾,必須緊緊抓住水沙關系調節這個“牛鼻子”。黃河設計院學習全會精神就要創新技術,解決重大治黃工程難題。一是發揮工程實踐經驗。國之重器小浪底水利樞紐的成功運用,初步構建了水庫水沙調控指標體系,發展了多沙河流水庫減淤興利運用關鍵技術,針對超高含沙量河流開發保護難題,提出“雙泥沙侵蝕基準面”設計理念,發明了極具特色的樞紐建筑物新布置方案,推動了黃河治理開發和多泥沙河流水利水電工程技術進步。二要做好高端技術儲備。持續保持深覆蓋層大型土石壩勘察設計、高邊坡加固及處理、復雜巖土地基處理、堤防隱患探測、水利信息化等已有技術優勢,創新開發新裝備、新技術、新材料,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實施做好技術儲備。三要積極提供重大引調水工程裝備技術保障。運用好單位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內首臺高壓水力耦合破巖超高效TBM成套裝備,解決好西線工程等深埋長隧洞施工超硬巖“破巖難、掘進慢、磨損高”等重大技術難題。四要抓好研發的“雙供雙排”新型城鎮供排水系統在河南試點建設,發揮節水節能減污和改善生態等綜合效益。五要發揮自主研發的高標準免管護淤地壩技術防潰決、免管護、多攔沙的優勢,助力黃土高原高標準、新工藝新型淤地壩建設。
技術創新,關鍵在人才。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必須夯實技術創新根基。一要結合黃河設計院技術密集型特點,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創新人才引育留用機制,緊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儲備豐富人才資源,尤其增加院士、大師等高端人才數量。二是搭好用好國家企業技術中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程技術中心等10余個國家和省部級創新平臺,抓好黃河治理保護關鍵技術和重大水利工程問題攻關。三是發揮好水資源配置與調度、工程泥沙研究等近20個省級和企業級創新團隊的作用,探索研發、應用和轉化一體化的創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