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区乱码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二区女人观看chinese中国真实乱-二区欧美三-二区欧美无遮挡中文字幕人成人-二区啪视频-二区日本成人动漫电影

【中國水利報】從“亂”到“治”,黃委直管河道采砂管理持續向好——疏與堵的辯證法
發布日期:2024-06-17
編輯:軒瑋 董林玥
來源:辦公室
【字體大小:
打印

近日,河南溫縣,平靜的黃河上兩艘采砂船抽著河砂,一條裝有橙色浮標的白色管道將抽出的河砂輸移至岸邊的砂場。經水砂分離器后,水從一條黑色管道回到河道;砂子直接卸入貨車或存于封閉型儲砂場。這里曾經機器轟鳴、砂堆如山的場景一去不返。

溫縣采砂從“亂”到“治”,得益于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探索建立了一套“流域區域結合、地方政府主導、部門協同聯動,規范化開采、信息化監管”的采砂管理新模式。溫縣采砂管理是黃委直管河道采砂管理的一個縮影。

小小黃河砂,事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采砂管理,要治標也要治本。一只手要堅決堵住非法采砂的‘旁門’,一只手想方設法開好規范采砂的‘正門’,兩只手都要硬。”黃委河湖管理局副局長張興紅說。

磨利器——研發數字孿生系統,夯實采砂監管之基

溫縣砂場內,一輛滿載砂子的貨車緩緩駛至出口地磅處,一旁操作室的屏幕上,車牌號、實載重量、交費金額等信息隨即顯示。司機刷卡交費后,工作人員打印砂石采運管理單并簽字蓋章,出口閘機隨即自動抬桿放行。

“一天拉幾車砂子,一車砂子多少噸,貨車進出口全自動稱重,數據上傳系統,視頻監控得清清楚楚,沒一點兒跑冒滴漏。”采砂場負責人孫曉陽介紹,“采砂船上還安裝著北斗定位和采深傳感器,用手機或電腦就能看到船的實時位置和開采深度。船現在顯示綠色,一旦離開可采區,沒采砂顯示黃色,采砂了就顯示紅色,自動報警并記錄船的運行軌跡。”

采砂范圍和采砂量的量化管控,一直是采砂監管的難點。近年,黃委統籌推進流域級河道采砂數字孿生建設,組織研發“河湖采砂數字孿生監管系統”,對采砂管理全過程進行數字映射、智能分析、自動預警,不僅實現采砂范圍精準管控、采砂量精確計量,還可利用AI(人工智能)技術實現疑似非法采砂活動的識別和預警。

2023年4月2日20:42,一條AI智能預警發揮了大作用。視頻回放顯示:一位蒙面人進入砂場機房,遮蔽攝像頭后,開始拆卸、改裝全自動稱重系統設備,改裝后人為遙控地磅表頭數據。他沒想到的是,剛一進入機房,監管系統就已自動報警。

類似的AI預警還有不少:有人凌晨開拖拉機進入警戒線,破壞監控網絡設備,盜采河砂;也有人冒充砂場清潔工,潛入機房偷盜數據;還有因勞務糾紛,在禁采期組織采砂作業……

應對各種違法行為,系統不斷迭代更新。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云河科技公司產品總監董棟介紹:“不斷完善的系統功能,是在長期管理實踐和各種險惡環境的考驗中磨礪出來的。”

采砂監管有了“千里眼”“順風耳”,但能否成為“鐵包公”,考驗著系統實用性。砂場位置偏僻,一旦出現故障或有人蓄意破壞,怎么辦?預警發現的問題,能否有效處置?采砂場外又如何監管?“系統充分考慮極端條件,配備”三電、兩網、一備用”,保障監控設備平穩運行。一旦發現砂場違法問題未及時處置,監管人員可遠程禁用或鎖定閘機。砂場還安裝全自動無人機機庫,配備熱成像攝像機,系統可下達巡查指令,實現砂場外遠距離晝夜巡飛。”董棟說。

系統實現了信息全程記錄、追溯和重要數據存儲備份,砂石采運管理單及相關電子數據保存5年以上,AI預警、閘機啟閉及云臺操作等記錄保留2年以上。

目前系統已用于晉、陜、豫、魯四省12個地市23個縣(區)的88個砂場,構建了“黃委-省-市-縣-現場”五級監管體系。“以數字孿生技術賦能江河保護治理,是大勢所趨、發展所需。”張興紅說,“推進采砂智慧監管,堵住了人為管理的漏洞,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直接體現,也是提高采砂監管能力的必然選擇。”

堵得住——織密一張責任網絡,鐵腕亮劍非法采砂

河砂,被譽為水中的“軟黃金”,既是河床的重要組成,也是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材料。

隨著我國近年城鎮化進程加快,河砂需求量劇增,無序掠奪式亂采濫挖問題凸顯,部分河道甚至被挖得“千瘡百孔”。英國《自然》雜志指出:全球范圍內砂子和礫石的采掘速度,已經超過了其自然恢復的速度。

從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掉頭南下,滾滾黃河以萬鈞之勢,將黃土高原劈成兩半,開出一條深邃的晉陜大峽谷,黃土丘壑泥沙俱下,“黃”河在這里成就。這條河段被稱作黃河大北干流,屬黃委直管河段,因河砂資源豐富、品質優良,曾是黃河流域非法采砂的高發區。

常有采砂點隱蔽于高山峽谷,位置偏、路況差,張興紅曾多次帶隊赴實地暗訪檢查。在她看來,非法采砂嚴重影響河勢穩定,威脅防洪、供水和基礎設施安全,危害生態環境,也導致國有礦產資源嚴重流失。

扭轉河砂無序開采局面,迫在眉睫。非法采砂者存在著僥幸心理——“整治一陣風,躲過就輕松”。如何防止整治行動結束后非法采砂又死灰復燃、卷土重來?如果說智能系統是采砂監管的一把“利劍”,那么能否揮起這把“利劍”,震懾非法采砂,關鍵在人,關鍵在監管機制。

2019年,黃委成立河湖管理局,下設河道采砂管理處。2020年,《水利部流域管理機構直管河段采砂管理辦法》印發,明確流域管理機構負責直管河段的采砂管理。2021年,黃委將直管河段全部列為重點河段、敏感水域,嚴格落實采砂管理“四個責任人”。至此,采砂管理重點河段、敏感水域由2019年的120個增至434個,采砂管理責任人由2019年的494個增至1816個。

采砂管理,涉及人、船、砂要素,也涉及采、運、銷環節,極其復雜。根治采砂亂象,單靠流域管理機構的力量,一個字,難。黃委直管河段全長2300多公里,如何管得住?非法采砂,又如何堵得住?

黃委探索建立采砂管理聯動機制,以縣為單元,組建由公安、黃委所屬單位、水行政、自然資源、交通運輸、環境保護、農業農村等部門及鄉鎮政府組成的河道采砂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由縣級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下設采砂辦。目前,黃委直管河段已組建53個采砂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有機構管,有人管,有機制管,一張采砂管理的責任網絡不斷織密。

“盯追責問責,盯立案查處,盯判刑入刑。”在張興紅看來,機制理順了,一旦發現非法采砂行為,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效銜接,相關部門協同聯系,凝聚合力、重拳出擊,就能形成強大震懾。

據統計,2019年以來,黃委查處制止非法采砂行為1954起,立案查處違法采砂案件566起,依法查處40家采砂企業,對111名采砂管理責任人進行追責問責,其中35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

一組數據顯示,暗訪發現非法采砂問題的數量在下降:2019年11月,發現問題129個;2020年6月,發現問題72個;2023年2月,發現問題12個……

從肆無忌憚的無證超采、禁采期開采,到“螞蟻搬家”式的零星盜采——黃河直管河段非法采砂治理實現了根本性扭轉,黃河人仍然堅持采砂管理一抓到底、毫不留情。

疏得通——啟動一套準入機制,合理規范采砂秩序

開采河砂,一邊是經濟社會發展下的旺盛需求,一邊是保障河勢穩定、防洪、供水、重要基礎設施和生態安全下的約束供給。開采不可避免,關鍵在于如何開采?

從科學編制頂層設計到規范年度實施方案,從嚴格許可審批管理到加強采砂現場管理,水利部與黃委打出一套規范采砂秩序的組合拳。

2020年11月,水利部批復《黃河流域重要河段河道采砂管理規劃(2020—2025年)》,科學確定了可采區、可采期和可采量,從源頭遏制住“透支”超采。

根據規劃,縣采砂辦需要編制年度采砂實施方案,報黃委審批。黃委在方案審批環節啟動了6項準入機制——有6種情形之一的,方案都不予批復:一是年度采砂實施方案編制不符合要求;二是打擊非法采砂不力;三是未成立縣(市、區、旗)采砂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四是未建立采砂管理信息化監管系統;五是未實行采砂統一經營管理;六是整治、修復河道不到位。

關口前移,既提高了準入門檻,又兜住了監管底線。6項準入機制,成為采砂管理的法寶。“一旦監管發現違法行為,第二年的采砂許可證可能就沒了,經濟損失難以估量。”溫縣河沙經營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馬紅濤說。

溫縣河沙經營管理有限公司負責溫縣采砂區的統一經營管理,是由溫縣政府通過招標確定的采砂企業。黃委依據年度采砂實施方案,對這家企業實施許可。“縣域內確定一家企業統一經營管理,采砂管理從‘一對多’轉變為‘一對一’,既破解了惡性競爭、‘小、散、亂’的監管難題,也有效防范了許可的廉政風險。”溫縣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馬慶華介紹。

溫縣采砂場,每輛貨車裝載過磅后,工作人員會自動打印1份砂石采運管理單,并簽字、蓋章。砂石采運管理單一式五聯,采砂場、采砂企業、運砂車司機、砂石購買者和采砂許可單位各留,1份,電子單和紙質單同步存儲。五聯單上印有唯一二維碼,掃碼可見采砂許可證和砂石運單信息。

“沒有五聯單,砂子拉到市場上也賣不出去。”溫縣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胡騰飛說。小小的五聯單,成了合法采砂的“身份證”和砂石采、運、銷的“通行證”。

從監督企業嚴格按許可作業方式開采,到明確臨時堆砂場規模、數量以及船只功率、數量、間距等,黃委注重強化采砂現場管理,推動砂石開采綠色規范。

2021年10月以來,黃委直管河段河砂產量2400余萬噸,產值12億余元,實現了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共贏。“過去溫縣采砂相關的財政收入也就每年十幾萬元,現在預計每年9000萬元,還帶動周邊就業120人。”馬慶華說。

黃河安瀾,國泰民安。黃河的守護者們深知,采砂管理之路道阻且艱,他們將始終在路上,護佑母親河健康安瀾。


【中國水利報】從“亂”到“治”,黃委直管河道采砂管理持續向好——疏與堵的辯證法
發布日期:2024-06-17 編輯:軒瑋 董林玥 來源:辦公室

近日,河南溫縣,平靜的黃河上兩艘采砂船抽著河砂,一條裝有橙色浮標的白色管道將抽出的河砂輸移至岸邊的砂場。經水砂分離器后,水從一條黑色管道回到河道;砂子直接卸入貨車或存于封閉型儲砂場。這里曾經機器轟鳴、砂堆如山的場景一去不返。

溫縣采砂從“亂”到“治”,得益于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探索建立了一套“流域區域結合、地方政府主導、部門協同聯動,規范化開采、信息化監管”的采砂管理新模式。溫縣采砂管理是黃委直管河道采砂管理的一個縮影。

小小黃河砂,事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采砂管理,要治標也要治本。一只手要堅決堵住非法采砂的‘旁門’,一只手想方設法開好規范采砂的‘正門’,兩只手都要硬。”黃委河湖管理局副局長張興紅說。

磨利器——研發數字孿生系統,夯實采砂監管之基

溫縣砂場內,一輛滿載砂子的貨車緩緩駛至出口地磅處,一旁操作室的屏幕上,車牌號、實載重量、交費金額等信息隨即顯示。司機刷卡交費后,工作人員打印砂石采運管理單并簽字蓋章,出口閘機隨即自動抬桿放行。

“一天拉幾車砂子,一車砂子多少噸,貨車進出口全自動稱重,數據上傳系統,視頻監控得清清楚楚,沒一點兒跑冒滴漏。”采砂場負責人孫曉陽介紹,“采砂船上還安裝著北斗定位和采深傳感器,用手機或電腦就能看到船的實時位置和開采深度。船現在顯示綠色,一旦離開可采區,沒采砂顯示黃色,采砂了就顯示紅色,自動報警并記錄船的運行軌跡。”

采砂范圍和采砂量的量化管控,一直是采砂監管的難點。近年,黃委統籌推進流域級河道采砂數字孿生建設,組織研發“河湖采砂數字孿生監管系統”,對采砂管理全過程進行數字映射、智能分析、自動預警,不僅實現采砂范圍精準管控、采砂量精確計量,還可利用AI(人工智能)技術實現疑似非法采砂活動的識別和預警。

2023年4月2日20:42,一條AI智能預警發揮了大作用。視頻回放顯示:一位蒙面人進入砂場機房,遮蔽攝像頭后,開始拆卸、改裝全自動稱重系統設備,改裝后人為遙控地磅表頭數據。他沒想到的是,剛一進入機房,監管系統就已自動報警。

類似的AI預警還有不少:有人凌晨開拖拉機進入警戒線,破壞監控網絡設備,盜采河砂;也有人冒充砂場清潔工,潛入機房偷盜數據;還有因勞務糾紛,在禁采期組織采砂作業……

應對各種違法行為,系統不斷迭代更新。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云河科技公司產品總監董棟介紹:“不斷完善的系統功能,是在長期管理實踐和各種險惡環境的考驗中磨礪出來的。”

采砂監管有了“千里眼”“順風耳”,但能否成為“鐵包公”,考驗著系統實用性。砂場位置偏僻,一旦出現故障或有人蓄意破壞,怎么辦?預警發現的問題,能否有效處置?采砂場外又如何監管?“系統充分考慮極端條件,配備”三電、兩網、一備用”,保障監控設備平穩運行。一旦發現砂場違法問題未及時處置,監管人員可遠程禁用或鎖定閘機。砂場還安裝全自動無人機機庫,配備熱成像攝像機,系統可下達巡查指令,實現砂場外遠距離晝夜巡飛。”董棟說。

系統實現了信息全程記錄、追溯和重要數據存儲備份,砂石采運管理單及相關電子數據保存5年以上,AI預警、閘機啟閉及云臺操作等記錄保留2年以上。

目前系統已用于晉、陜、豫、魯四省12個地市23個縣(區)的88個砂場,構建了“黃委-省-市-縣-現場”五級監管體系。“以數字孿生技術賦能江河保護治理,是大勢所趨、發展所需。”張興紅說,“推進采砂智慧監管,堵住了人為管理的漏洞,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直接體現,也是提高采砂監管能力的必然選擇。”

堵得住——織密一張責任網絡,鐵腕亮劍非法采砂

河砂,被譽為水中的“軟黃金”,既是河床的重要組成,也是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材料。

隨著我國近年城鎮化進程加快,河砂需求量劇增,無序掠奪式亂采濫挖問題凸顯,部分河道甚至被挖得“千瘡百孔”。英國《自然》雜志指出:全球范圍內砂子和礫石的采掘速度,已經超過了其自然恢復的速度。

從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掉頭南下,滾滾黃河以萬鈞之勢,將黃土高原劈成兩半,開出一條深邃的晉陜大峽谷,黃土丘壑泥沙俱下,“黃”河在這里成就。這條河段被稱作黃河大北干流,屬黃委直管河段,因河砂資源豐富、品質優良,曾是黃河流域非法采砂的高發區。

常有采砂點隱蔽于高山峽谷,位置偏、路況差,張興紅曾多次帶隊赴實地暗訪檢查。在她看來,非法采砂嚴重影響河勢穩定,威脅防洪、供水和基礎設施安全,危害生態環境,也導致國有礦產資源嚴重流失。

扭轉河砂無序開采局面,迫在眉睫。非法采砂者存在著僥幸心理——“整治一陣風,躲過就輕松”。如何防止整治行動結束后非法采砂又死灰復燃、卷土重來?如果說智能系統是采砂監管的一把“利劍”,那么能否揮起這把“利劍”,震懾非法采砂,關鍵在人,關鍵在監管機制。

2019年,黃委成立河湖管理局,下設河道采砂管理處。2020年,《水利部流域管理機構直管河段采砂管理辦法》印發,明確流域管理機構負責直管河段的采砂管理。2021年,黃委將直管河段全部列為重點河段、敏感水域,嚴格落實采砂管理“四個責任人”。至此,采砂管理重點河段、敏感水域由2019年的120個增至434個,采砂管理責任人由2019年的494個增至1816個。

采砂管理,涉及人、船、砂要素,也涉及采、運、銷環節,極其復雜。根治采砂亂象,單靠流域管理機構的力量,一個字,難。黃委直管河段全長2300多公里,如何管得住?非法采砂,又如何堵得住?

黃委探索建立采砂管理聯動機制,以縣為單元,組建由公安、黃委所屬單位、水行政、自然資源、交通運輸、環境保護、農業農村等部門及鄉鎮政府組成的河道采砂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由縣級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下設采砂辦。目前,黃委直管河段已組建53個采砂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有機構管,有人管,有機制管,一張采砂管理的責任網絡不斷織密。

“盯追責問責,盯立案查處,盯判刑入刑。”在張興紅看來,機制理順了,一旦發現非法采砂行為,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效銜接,相關部門協同聯系,凝聚合力、重拳出擊,就能形成強大震懾。

據統計,2019年以來,黃委查處制止非法采砂行為1954起,立案查處違法采砂案件566起,依法查處40家采砂企業,對111名采砂管理責任人進行追責問責,其中35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

一組數據顯示,暗訪發現非法采砂問題的數量在下降:2019年11月,發現問題129個;2020年6月,發現問題72個;2023年2月,發現問題12個……

從肆無忌憚的無證超采、禁采期開采,到“螞蟻搬家”式的零星盜采——黃河直管河段非法采砂治理實現了根本性扭轉,黃河人仍然堅持采砂管理一抓到底、毫不留情。

疏得通——啟動一套準入機制,合理規范采砂秩序

開采河砂,一邊是經濟社會發展下的旺盛需求,一邊是保障河勢穩定、防洪、供水、重要基礎設施和生態安全下的約束供給。開采不可避免,關鍵在于如何開采?

從科學編制頂層設計到規范年度實施方案,從嚴格許可審批管理到加強采砂現場管理,水利部與黃委打出一套規范采砂秩序的組合拳。

2020年11月,水利部批復《黃河流域重要河段河道采砂管理規劃(2020—2025年)》,科學確定了可采區、可采期和可采量,從源頭遏制住“透支”超采。

根據規劃,縣采砂辦需要編制年度采砂實施方案,報黃委審批。黃委在方案審批環節啟動了6項準入機制——有6種情形之一的,方案都不予批復:一是年度采砂實施方案編制不符合要求;二是打擊非法采砂不力;三是未成立縣(市、區、旗)采砂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四是未建立采砂管理信息化監管系統;五是未實行采砂統一經營管理;六是整治、修復河道不到位。

關口前移,既提高了準入門檻,又兜住了監管底線。6項準入機制,成為采砂管理的法寶。“一旦監管發現違法行為,第二年的采砂許可證可能就沒了,經濟損失難以估量。”溫縣河沙經營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馬紅濤說。

溫縣河沙經營管理有限公司負責溫縣采砂區的統一經營管理,是由溫縣政府通過招標確定的采砂企業。黃委依據年度采砂實施方案,對這家企業實施許可。“縣域內確定一家企業統一經營管理,采砂管理從‘一對多’轉變為‘一對一’,既破解了惡性競爭、‘小、散、亂’的監管難題,也有效防范了許可的廉政風險。”溫縣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馬慶華介紹。

溫縣采砂場,每輛貨車裝載過磅后,工作人員會自動打印1份砂石采運管理單,并簽字、蓋章。砂石采運管理單一式五聯,采砂場、采砂企業、運砂車司機、砂石購買者和采砂許可單位各留,1份,電子單和紙質單同步存儲。五聯單上印有唯一二維碼,掃碼可見采砂許可證和砂石運單信息。

“沒有五聯單,砂子拉到市場上也賣不出去。”溫縣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胡騰飛說。小小的五聯單,成了合法采砂的“身份證”和砂石采、運、銷的“通行證”。

從監督企業嚴格按許可作業方式開采,到明確臨時堆砂場規模、數量以及船只功率、數量、間距等,黃委注重強化采砂現場管理,推動砂石開采綠色規范。

2021年10月以來,黃委直管河段河砂產量2400余萬噸,產值12億余元,實現了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共贏。“過去溫縣采砂相關的財政收入也就每年十幾萬元,現在預計每年9000萬元,還帶動周邊就業120人。”馬慶華說。

黃河安瀾,國泰民安。黃河的守護者們深知,采砂管理之路道阻且艱,他們將始終在路上,護佑母親河健康安瀾。



公司郵箱系統登陸

地址:中國河南省鄭州市金水路109號      郵編:450003

技術支持:云河(河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23

豫ICP備15001236號-6